带团队,比写代码难多了?
“不想干了!”晓勇说,“这些人真心带不动。”
从来没想过,这样的话会从他嘴里说出来。
晓勇是我们班的大学霸、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进入到互联网公司,做了3年前端开发,最近刚晋升为leader。
“带人太难了”,晓勇说,他吐槽起下属来真是滔滔不绝。
小张:原本和晓勇平级,能力极强,在升职竞争败给晓勇之后,工作投入程度远不如从前,总是喊累、抱怨工作量太大,据说还在外面寻找其他机会...
小林:新招进来的95后,上班时工作状态起伏大,下班后反而像打鸡血一样,参加各种俱乐部,各种折腾...
老王:比晓勇年纪大一轮、更资深,代码能力没得说,大家都敬重和喜欢他,但总把一句话挂嘴边“都到了这个岁数,其实也没啥大追求了!”...
晓勇一开始还能耐着性子和他们沟通,但互联网公司节奏快,经常要上线赶进度,被其他人一催,他就开始不耐烦了:算了算了,还不如我自己来!
后来他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自己累得半死不活不说,进度依然赶不上,团队士气也越来越差。
是晓勇运气不好,遇上不好带的团队?
不,世界上就没有容易带的团队。
有一份调研公司公布的数据是:
60%的职场人在晋升为团队领导者后,会在一年后被评估为“绩效不佳”;
一线经理折损率达40%,本来表现突出的明星员工在被提升为经理后反而开始频繁出问题、甚至饭碗不保。
每10个晋升的团队领导者里,就有6个人遭遇和晓勇一样的苦恼,这肯定不是因为运气不好。带团队,就是要比自己单干复杂,这才是职场里的常态。
带人本身是一项技术活,也有路径可循,没有人天生会带团队,带人本身也像做PPT、写文案一样,是一项技术活,有规律和套路,只要刻意练习就能做得更好。
职场上有很多高手总结了一些基本思路,比如晓勇遭遇的就是最经典的“员工激励”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教授就提出过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促进一个人完成工作绩效的动机,大概可以分为成就,亲和与影响。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他的几个下属。
小张:更倾向成就动机。在升职竞争中败给晓勇,给他打击很大。因此,晓勇现在应该表现得更像支持者而非领导,和小张一起制定目标,并且提供必要的内部或者外部资源——比如多为他创造一些和老大们接触的机会,给他露脸的机会等等。
小林:明显的是属于影响动机,他关注的不是自己做了多少而是影响了多少人。对于这样的员工,你让他不折腾,少折腾是没用的。喜欢学习?晓勇可以送他去技术或者领导力培训。喜欢演讲?那回来分享给大家,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呗。
老王:一看就更倾向亲和动机,对于他来讲关系的融洽很重要。回到晓勇这个案例来讲,他应该帮助老王看到自己在哪方面能够给年轻人带来价值,比如说成立一个跨部门最佳案例分享小组,让老王来带领,这样既发挥了老王的技术专长又让他有成就感。
大家都是出来工作的,如果能弄清楚下属想要的,再和公司想要的连接起来,沟通自然就顺畅多了。
只要能掌握一些这样的思路和办法,带团队的效果肯定就能大幅改善。
新晋经理人,都需要一位优秀的职场导师。晓勇的情况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
经理人的角色不再等同于普通员工,能否顺利完成从做事到带人的转变,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成功完成转型,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而这一跳,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掉进像晓勇那样的坑,毕竟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根本没有关于“领导他人”和“带团队”的任何内容。
这里,我推荐在行一点(原分答)上,高琳老师的“新晋经理成长特训营”,从做事到带人,用通俗的语言与具体的案例,让管理者少走弯路。上文里,用“成就动机”分析骁勇的下属,就来自她的分享。
高琳老师是谁?
《职得》作者
有意思教练CEO
工商管理博士
曾在“等级森严”的摩托罗拉,10年连升5级
清华苏世民书院导师
企业高管教练
新晋经理成长特训营是什么?
这是高琳老师的一个线下培训营,费用在几万元。在行一点特邀高琳老师,将课程搬到了线上,作为新晋经理培训体系,文字+语音,在线学习。
课程的内容是什么?
课程整体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
人才盘点:如何快速了解团队成员?
目标设定:如何给团队定合理的绩效?
科学授权:如何对员工进行合理授权?
人员管理:如何更好指导员工?
情绪管理:如何管理员工的情绪?
第二阶段
激励:如何调用不同类型员工的积极性?
辅导:如何充分挖掘员工潜能?
反馈:如何用合理的方式与员工沟通?
招聘:如何招到合适的员工?
文化: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
第三阶段
上下级:如何实施向上管理,向下管理?
关系:如何为团队谋求发展空间?
开会:如何科学,高效的组织会议?
风格:如何建立独特的领导风格?
成长:如何让领导力用不褪色?
体系化的结构,让人系统的吸收管理经验,学习管理知识。跟着节奏走,循序渐进。
适合什么样的人?
新晋管理者
有一定管理经验,渴望进一步精进的管理者
希望了解管理者期望,想要脱颖而出的高潜力员工
关注人才发展的专业人士
费用如何?
线上课程199,线下训练营可是要几万元哟。
如何订阅在线课程?
扫码立刻阅读+收听课程
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有文字,有音频,一起来学习吧。
分答正式更名为在行一点。购买课程后,随时可以浏览与收听,使用指南:
马上就听:支付成功后,页面会直接跳转。
稍后再听:支付成功后,关注“在行一点”(ID:zaihang360)微信服务号,点击页面底部右侧“我的在行”-“我的课程”,选择想要查看与收听的内容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少走管理弯路,三个阶段,你能坚持下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