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产品经理:4个数据分析要点,解决用户真正痛点

本文作者为阿里产品经理,他认为数据应用有2种模式:“母爱算法”,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会越做越窄;而“父爱算法”,站的高、看的远,给到用户超出预期的产品。这背后需要产品经理,相信数据,不迷恋数据,透彻找到数据应用方法。

产品经理不再是单纯靠感觉做产品,更需要培养数据意识,能以数据为依归,不断改善产品。在数据已被有效记录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分析数据呢?

要点一:明确数据分析目的

目的一:对比页面改版前后的优劣,则衡量指标应该从页面点击率,跳出率等维度出发。电商类应用要观察订单转化率,社交类应用要注重用户访问时长、点赞转发互动等频次。

不少新人在设计自己产品时,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产品本身设计上,却没有花精力思考如何衡量产品的成功与否,在产品文档上写上一句类似“用户体验有所提升”的空话,这样既不利于产品设计顺利通过需求评审,也无法更有效的快速提高产品的KPI指标。

目的二:探究某一模块数据异常波动的原因,则分析方法应该按照金字塔原理逐步拆解,版本->时间->人群

案例:首页“猜你喜欢”模块点击率从40%下降到了35%,暴跌5%个点。

1)先看哪个版本数据发生了波动,如新版本上线埋点遗漏或有误造成的;

2)数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如受到了圣诞、元旦等假期影响;

3)拆解流量来源构成,如新用户曝光数量增加导致的。


产品经理需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分析数据,思考实现目标需要构建哪些维度去验证。

要点二:多渠道收集数据

1)从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获取

观察数据—> 提取有效信息—>剥离可能注水的数据—>警惕被人处理过的二手数据。

2)主动收集用户反馈

我经常会去社区论坛看用户评论,一般评论都有些极端,要么特别好,要么骂成狗,但这些评论对于自身产品设计的提升还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反推用户当时当刻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情绪。

3)自行参与问卷设计、用户访谈等调研

直面用户,收集一手数据,观察用户使用产品时所遇到的问题及感受。问卷需要提炼核心问题,减少问题,回收结果需剔除无效的敷衍问卷。注意不使用引导性词汇或问题去带偏用户的自然感受。

4)从已记录用户行为轨迹去研究数据

大公司一般会有固话的报表/邮件,每天甚至实时反馈线上用户数据情况,也会提供SQL查询平台给产品经理,更有深度的探究对比数据。


要点三:有效剔除干扰数据

1)选取正确样本数量,选取足够大的数量,剔除极端或偶然性数据影响

阿里产品经理:4个数据分析要点,解决用户真正痛点

2008年奥运会上,姚明的三分投篮命中率为100%,科比的三分投篮命中率为32%,那么是不是说姚明的三分投篮命中率要比科比高?显示有问题,因为那届奥运会,姚明只投了一个三分球,科比投了53个。

2)制定相同的抽样规则,减少分析结论的偏差性

阿里产品经理:4个数据分析要点,解决用户真正痛点

比如两条Push文案,第1条“您有一个外卖暖心红包未领取,最大的红包只留给最会吃的你,点击进入”,第2条“送你一个外卖低温福利,足不出户吃喝热腾美味,点击领取 ”。实验数据表明,第二条Push的点击率比第一条高了30%。真的是第二条文案更有吸引力吗?结果发现是第二条Push文案的接收人群的活跃度明显高于第一条造成的。

3)剔除版本或节假日因素的干扰

新版本刚上线时的数据表现往往会很好,因为主动升级的用户一般是高活跃度的用户。临近周末或大型节假日的时候,用户的消费需求会被触发,电商类应用的订单转化率也会直线上升。因此,在数据对比时,实验组 VS 对照组数据在时间维度上要保持对应。

4)对历史数据遗忘

人与数据技术不同,数据技术有着100%的记忆能力,而人类根据艾浩宾斯遗忘定律1天后只能记起33%,6天后25%,31天后21%。因此,我们要合理选择筛选时间段。

比如“猜你喜欢”模块,不仅要对兴趣标签计分进行加权处理,也要结合商品的生命周期等因素做一系列的回归实验,得出受众人群对各类兴趣和购买倾向的衰退曲线,利用有规律的时间变化有效删除老数据,去提升模块点击率。

5)正确使用A/B 测试

实验需拆分A1组,也就是在实验组B和对照组A上再增加一组A1,A1和A的规则保持一致,然后探究A/B的数据波动与A/A1比较,剔除数据的自然/异常波动带来的影响。

要点四:合理客观的审视数据


1)不要忽略沉默用户

产品经理在听到部分用户反馈时就做出决策,花费大量时间开发相应功能,可能这些功能只是极少部分用户的迫切需求,甚至有可能与核心用户诉求相违背,导致新版产品上线后数据猛跌。

忽略沉默用户,没有全盘的考虑产品大部分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更有甚者,会错失商业机会。


2)全面理解数据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预期与我们经验认知有明显偏差,请不要盲目下结论质疑自己的直觉,而是尝试对数据进行更透彻的分析。

曾经做过在首页给用户投放活动弹窗的实验,发现实验组的数据不管在首页的点击率、订单转化率乃至7日留存率方面都远超对照组,首页上的每一个模块的转化率都有明显的提升,远远超出预期,真的是活动弹窗刺激了用户转化率吗?

阿里产品经理:4个数据分析要点,解决用户真正痛点

后来我发现在首页能够展示出活动弹窗的用户,往往在使用环境时的网络状态比较好,在wifi环境下,而未展示弹窗的用户则可能是在公交/地铁/商场等移动场景下,网络通讯可能不佳,因此影响了A/B实验的结果。


3)不要过度依赖数据

过度依赖数据,一方面,会让我们做很多没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另一方面,也会限制产品经理本来应有的灵感和创意。

母爱算法:正像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提到的一样:用户要什么,你就给什么,甚至他们没说出来你就猜到了,这叫母爱算法。但母爱算法有很大的弊端,跟着用户的需求做,会越做越窄。

父爱算法:站的高,看得远。告诉用户,放下你手里的烂东西,我告诉你一个好东西,跟我来。正像乔帮主当年打造的iPhone系列产品一样,打造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


总结:不迷恋数据,正确理解数据

美国最成功的视频网站Netflix通过基于用户习惯的分析,将大数据分析深入到电影的创作环节中,塑造了风靡一时的美剧《纸牌屋》。然而Netflix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不应该迷恋大数据。

如果说电视剧评分9分是精品的话,大数据可以让我们脱离低分6分以下的风险,却也会带我们按部就班的走向平庸的绝大多数7-8分之间。正确的理解数据,让数据真正嵌入到产品的设计中,切实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方能真正做到所谓的“用户洞察”,让产品走到用户需求前面,超出用户的预期。

作者| Link,阿里巴巴产品经理;

转自|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原文链接:http://www.woshipm.com/data-analysis/572771.html 

互动一下

再来一篇

U-App 升级剧透,你不抢个内测账号?

被阿里收购、坐拥10万超级用户...这个App是如何做到的?

日分享量1000万,3.4亿用户,自拍类App如何在海外走红?


友盟+ U-App全新升级,新增自定义留存、自定义看板、人群画像、分群触达功能,一站式完成超级用户/高价值用户的运营:

  1. 用核心指标筛选并定义超级用户;

  2. 分析关键路径+特别事件,用户分群;

  3. 通过人群画像来验证和扩展;

  4. 触达和影响分群用户。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注册U-App

关于我们

【友盟+】,全球领先的第三方全域数据服务商。基于全域数据、数据技术和商业场景,构建以7亿消费者为核心,覆盖数据运营、数据营销、新零售数据服务、金融及手机解决方案的数据智能服务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增长、增值、升级。

阿里产品经理:4个数据分析要点,解决用户真正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