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同传风波后:科大讯飞股价蒸发超400亿

策划编辑 | Vincent 整理 | Vincent

编辑 | Natalie 来源 | AI前线


9 月 20 日,一位知乎名为 Bell Wang 的翻译人员在知乎上爆料:科大讯飞在上海某会议上的 AI 同传根本没用用到人工智能,而是完全转述人工翻译的内容。事件被爆出后,科大讯飞立即回应称是由于和翻译人员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并非是网传所谓的“造假”,不久后,这名翻译人员也作出了回应,表示确实是误会。

事件虽然过去,但影响并未平息,截至 9 月 21 日,科大讯飞股价 10 个月跌幅达 65.3%,市值缩水 410 亿元。


科大讯飞市值缩水 410 亿

对于科大讯飞来说,这次的损失实在是有些大。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 32.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2.68%;净利 1.3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1.74%;毛利较上年同期增长 56.02%。

财报显示,2013 年—2017 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12.53 亿元、17.75 亿元、25 亿元、33.2 亿元、54.44 亿元,每年实现持续增长。

而仅仅几天的时间,科大讯飞的股价迎来了断崖式下跌,市值缩水约 410 亿元。

AI同传风波后:科大讯飞股价蒸发超400亿

这次的损失,对于讯飞来说实在是一次剧烈的冲击,在蒸发了 400 多亿的市值后,讯飞目前市值为 605.37 亿元。


事件回顾

相信多数读者都已清楚事件的原委,我们在此对整个事件进行简单地梳理:

起因

一切源于 Bell Wang 在知乎的一篇文章:

AI同传风波后:科大讯飞股价蒸发超400亿

这位同传人员在文中指出:在一位日本教授登台演讲时,由于其充满着“大和风味”的英文实在是过于难懂,导致讯飞 AI 的英文识别出现了诸多错误,而另一块屏幕中显示的中文翻译竟然没有太多明显错误,经过核查,他发现中文内容是直接采用的同传人员的翻译,这并非是人工智能翻译,而是人类智能翻译。


双方回应

事件被爆出之后,讯飞很快给出了回应,在声明中,科大讯飞重点强调从没讲过“AI 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

此外,讯飞还指出:讯飞智能会议系统主要提供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离线翻译,现场全自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

另一种是仅提供会议转写上屏服务,比如这次 Bell Wang 所在的会议上,主办方考虑到大会专业技术背景,专门配备了专业同传译员,讯飞仅需提供语音识别技术,转写译员翻译结果并在会场大屏呈现,同时应主办方要求,在直播中合成识别结果。

科大讯飞认为是对会议服务方面的分工沟通了解不清导致了误解,目前已经委托会议主办方进行沟通,希望尽快消除误解。

科大讯飞回应

在不久之后,Bella Wang 也发出一篇长文进行说明:

AI同传风波后:科大讯飞股价蒸发超400亿

AI 仍然在“被神话”

科大讯飞标榜为中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者,近年来,讯飞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生态体系构建的投入以及在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赛道的市场布局投入。

然而在此次翻译“造假”风波之后,有关讯飞的诸多负面消息在网络上流传,部分业内人士对讯飞的技术一度产生了些许怀疑,尤其是所谓“人机耦合”的说法,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将同传的语音识别成文字,仅仅是“语音识别”,并非是“人机耦合”。

当然,还有一些技术专家选择力挺讯飞,他们表示:人工智能拒绝神话,因为这项技术仍然还处在发展初期,用户期望有些过高。

在今年 4 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AI 同传也同样闹出了巨大的乌龙:

AI同传风波后:科大讯飞股价蒸发超400亿

经过这几次风波,你对AI技术的态度变了吗?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AI同传风波后:科大讯飞股价蒸发超4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