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四大特性及隔离级别
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以及事务的隔离级别
本篇讲诉数据库中事务的四大特性(ACID),并且将会详细地说明事务的隔离级别。
如果一个数据库声称支持事务的操作,那么该数据库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特性:
⑴ 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这和前面两篇博客介绍事务的功能是一样的概念,因此事务的操作如果成功就必须要完全应用到数据库,如果操作失败则不能对数据库有任何影响。
⑵ 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拿转账来说,假设用户A和用户B两者的钱加起来一共是5000,那么不管A和B之间如何转账,转几次账,事务结束后两个用户的钱相加起来应该还得是5000,这就是事务的一致性。
⑶ 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当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比如操作同一张表时,数据库为每一个用户开启的事务,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操作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
即要达到这么一种效果:对于任意两个并发的事务T1和T2,在事务T1看来,T2要么在T1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要么在T1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样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有其他事务在并发地执行。
⑷ 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了,那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即便是在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
例如我们在使用JDBC操作数据库时,在提交事务方法后,提示用户事务操作完成,当我们程序执行完成直到看到提示后,就可以认定事务以及正确提交,即使这时候数据库出现了问题,也必须要将我们的事务完全执行完成,否则就会造成我们看到提示事务处理完毕,但是数据库因为故障而没有执行事务的重大错误。
事务的四种隔离级别
未提交读:B事务修改了数据,但是还没有提交,此时A事务把修改后的数据读取到并认为是真的数据,但是B事务并没有提交而是失败回滚了,A事务读取到的数据是脏数据
已提交读:A事务第一次读取到数据为true,此时B事务将该数据改为false并提交,但是此时A事务还没有结束反而再一次读取了该数据,发现数据变为了false,此为不可重复读Oracle默认级别
可重复读:事务A select查询数据为1,事务B改数据为+1并提交,此时事务A在此select查到的还是1,因为select查询的是当前事务版本为止的数据,如果此时事务A将数据+1的话,再次查询数据,结果为3,因为update之后事务A版本已经是最新版本了,所以能查到最新的数据。
可串行化:耗费资源,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