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价值公益化的思考

记得在2017年底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一封信,拆开之后发现是一个捐款证书。就发送了照片到朋友圈,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180多个赞和20多条留言。

技术价值公益化的思考

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且还有很多朋友问我该怎么捐款,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这样问道:

技术价值公益化的思考

本来想拉个群,但是我想了想,这个想法就暂时搁浅了,因为成立一个群,然后大家进来之后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群要么慢慢被淡忘,要么开始变味。你说捐这个,他说捐那个,然后大家在群里每天聊这些事情,而且自己还弄得特别累,感觉好像拉了业务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油水一样,而且关键的是,你只能是建议,想了想,这种逆来顺受的方式不如不做。

但是虽然计划暂时搁置了,不好发动大家,那我就先来吧,于是我就先完善自己,有时候小小任性一吧,比如有个项目是孤儿的圆梦红包,一个小愿望是10块,可以任性的捐个500,也算是一个小目标。

而在我组织了自动化运维分享群之后,发现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分享的嘉宾很累,而听众也难免会有一种疲惫感,很多事情如果你不推进发起,那么这个群就会很快陷入一种无组织五维护的状态,所以我们得时刻保持一种压力,比如不定期清人,群主轮值,几乎每天一到两次的分享。总体来说,效果还算不错,如果打分,我可以打个90分。

然后剩下的10分如何完善,这个地方自己就想了很多的方法,最后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技术分享公益化,比如一个嘉宾分享了一个主题,可以发送一个赞赏码,接受赞赏,接受的赞赏可以以讲师的名义发送出去,这样讲师也得到了一种价值的肯定,听众也会更加关注,效果也会好很多。

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有个问题,那就是钱收上来了,怎么处理,是把钱转给讲师,还是替讲师捐,怎么想都不妥,又一个新的想法冒出来了。

那就是找一个公益项目,锁定它,定制成为一个发起的项目,然后在技术分享之后,发送这个项目的二维码,听众可以捐款,捐了多少一目了然,听众也捐款了,讲师也得到了肯定,也不用统计账目之类的,事情公开又透明。

所以技术价值公益化,也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不错的方式来尝试。

以技术分享为名,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