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智慧不断迭代和升级背后 重新定义中国业务运维之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前,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颇带辩证意味的话,用来形容正处数字化转型时期的今天竟也恰如其分。
确实如此,针对数字化转型趋势,Gartner预测,到2020年,多数公司的75%业务将会是数字化或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而IDC分析师更是指出,在未来三到五年,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消亡。所以,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对中国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智慧总裁刘洪涛
更重要的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过去面向信息化系统的传统运维管理模式也遇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正如云智慧总裁刘洪涛所言:“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传统IT支撑系统与追求高效、敏捷的线上业务之间存在很明显的断层,可以说系统运维向业务运维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种大背景下,云智慧率先在业内提出了业务运维的理念,不仅使IT运维服务实现了从基础运维向业务运维的跨越,突破了传统运维只针对IT层面的性能保障范畴,将运维与企业的业务深度进行了融合,更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最重要的推动力。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运维之变
实际上,系统运维的概念在中国几乎很早就存在了,但为什么今天传统的运维服务商不能解决如今企业面临的运维痛点呢?这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第一,运维管理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我们知道,传统系统运维的出发点,都是从硬件和系统、从企业内部管理开始,同时传统运维都是基于封闭的烟囱式系统架构,与前端业务和用户的关联程度并不是很大。
不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系统运维管理不再只是面对内部,更多时候要面对外部开放的环境,面对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更要感知用户的实际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企业的快速变化、需求的高度定制化,以及越来越多灵活而又庞大复杂的运维需求,可以说传统的运维工具或者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第二,运维管理从线下走向了线上。过去客户很多的应用系统,如ERP、CRM、物流、库存等支撑的是它线下的业务和管理需求,但是现在随着业务的逐渐互联网化,这些系统在不断云化的过程中,对运维的要求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例如财务系统,过去结算周期可能是一月,如今线上的财务系统分分秒秒都在结算,显然这对运维的要求和挑战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业务搬到了线上,这些线上业务完全依赖于IT系统的运行,对IT系统的要求也更高。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IT管理者的关注重点也从硬件和系统,转移到了业务本身,且要求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
在刘洪涛看来,特别是对很多国内的中大型企业客户来说,这种实时和快速带来的“痛点”更加强烈,数字化转型之后的线上系统和过去多年建设起来的传统IT支撑系统之间有很大的断层,这意味着基础IT对业务的支撑缺乏着力点。
不仅如此,很多大中型客户的运维管理方式还相对比较被动,只有当故障事件已经发生并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并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不但使IT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也使IT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而且由于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常常会出现恶性连锁反应。
今年5月,英国航空公司因为一个很小的IT故障使得系统崩溃,造成了长达三天的延误,影响了70个国家,170个机场,580次航班,7.5万名乘客,直接损失达到1亿欧元,而故障原因的查找和彻底恢复花费了15天时间。这就是传统运维带给数字化业务的典型灾难。
所以,云智慧的定位就是要帮助传统的企业在“互联网+”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少一点,把传统的IT和新上的数字化转型后的业务平台,能够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发挥作用,云智慧业务运维的理念也就由此而生。
毫无疑问,业务运维理念的提出,可以说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云智慧这家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对市场深入洞察和不断创新求变的体现。
云智慧业务运维的三大特点
据介绍,云智慧提出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是一套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覆盖企业所有业务系统和IT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通过全链路监控、端到端应用性能管理、实时分析与可视化展示等,可以帮助企业持续提升业务运营和IT管理效率。
对此,刘洪涛强调,云智慧所提的业务运维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业务价值为导向构建的业务运维支撑平台,它遵循业务运维监控指标体系和业务运维考评规范,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确保业务管理流程的高效管控,最终带来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与业务分析预测能力的全面提升。
他表示,该方案具备三大特点,即轻量级、低侵入以及松耦合。所谓轻量级,是指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即可采集客户各个不同系统的数据,从而实现整个系统拓扑图的“重现”;低侵入,是指该方案不用装探针,或者装一个很小的探针就可实现数据抓取,不用侵入到系统代码进行数据抓取,更无须安装很重的系统;而松耦合,是指不同系统之间可以做到互相干扰和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云智慧的业务运维方案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场景化——根据客户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任意组合和调整。同时,该方案还是弹性的、可伸缩的,用户可以先在一个较小的规模下部署,将来再根据需求,逐步扩展。
除此之外,云智慧业务运维解决方案的部署方式非常灵活,针对互联网和中小企业,支持SaaS服务模式;而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考虑到对数据的安全性比较看重,云智慧也可以将系统以私有化方式完全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内部。
不难看出,云智慧的业务运维完全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诞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不仅包括技术平台,也有方法论,同时还能根据企业系统规模、部署方式,业务流程的不同,实现灵活、快速的上线,以最完善和体系化的方式帮助企业迈入业务运维新时代。
重新定义中国业务运维之路
在我看来,传统的系统运维只提供工具,管理的对象局限在资源和操作层面,而云智慧的业务运维则集合了需要的技术工具、人员组织,流程制度,把管理的对象上升到了数据、流程、业务层面。在这背后,无疑也是云智慧不断迭代和升级完成自身蝶变的印证。
首先,通过过去一年多的努力,云智慧从一家只做产品的公司,升级为业务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商,这给云智慧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成长和想象力空间。
其次,云智慧的服务能力和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力都在持续的进步。尤其是面向大中型客户,云智慧不但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能力,更有落地实施的能力,这让公司的竞争力得以大大的提升。
如今,云智慧业务运维的理念和解决方案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包括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在内的很多知名大企业,都成了云智慧业务运维平台的忠实用户。
最后,云智慧所提出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无疑也促使了IT从系统运维向业务运维进化,更给IT运维这个已经有几十年的行业,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对此,刘洪涛最后表示:“云智慧正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未来会继续坚持基于大数据,用业务运维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企业客户做数字化的转型和升级。未来的成长,不在于我们跟竞争对手怎么竞争,而是在于怎么满足客户的需要、怎么服务好中国的数字化转型。”
全文总结,在中国的业务运维市场,云智慧既是倡导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领跑者。这背后无疑是云智慧凭借较强的技术驾驭能力,以及对中国企业用户痛点的捕捉,使得云智慧在大量的市场成功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差异化的业务运维之路,可以说也重新定义了业务运维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申耀的科技观察(微信号:shenyao),由非著名科技媒体人申耀创办、10万公里公路自驾经验老斯基,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拥有专栏,致力于科技行业的观察和思考,在这里读懂科技行业,知趋势,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