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开发核心技术(05):Linux程序内存空间布局
一个典型的Linux的运行中的C程序的内存空间布局:
一个典型的Linux下的C程序内存空间由如下这几部分构成:(1)代码段
:代码段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之前都已经确定好了,并且内存区域通常属于只读。(2)初始化数据段
:通常用来存放程序中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例如,位于所有函数之外的全局变量:int val = 100; 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3)未初始化数据段
: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4)堆
:堆是用来存放程序运行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大小并不固定,可以动态的扩张或者缩减。当进程调用mallco/free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就被动态添加到堆上(堆被扩张)或释放的内存从堆中被剔除(堆被缩减)。(5)栈
:存放程序的局部变量。除此之外,函数被调用时,栈用来传递参数和返回值。由于栈的先进后出的特点,所以栈特别方便用来保存/恢复调用现场。
堆和栈的区别1、申请方式不同:
栈区内存由系统自动分配,函数结束时释放;堆区内存由程序员自己申请,并指明大小,用户忘释放时,会造成内存泄露,不过进程结束时会由系统回收。2、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的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堆区,空闲链表,分配与回收机制,会产生碎片问题(外部碎片)–>(固定分区存在内部碎片(分配大于实际),可变分区存在外部碎片(太碎无法分配))。3、申请大小的限制:
栈是1或者2M,可以自己改,但是最大不超过8M;堆,看主机是多少位的,如果是32位,就是4G。4、申请效率: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程序员无法控制;堆是由new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较慢,而且容易导致内存碎片,但是用起来方便!5、存储内容:
栈,函数调用(返回值,各个参数,局部变量(静态变量不入栈));堆,一般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体内容由程序员安排。6、生长方向:
栈,高到低;堆,低到高。7、管理方式不同:
栈,数据结构中的栈;堆,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