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交换概论
- 交换概论
1.交换节点: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
用户线:用户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
中继线: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
2.通信网三要素:
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用户终端设备
3.按信息传送模式的不同: 电路传送模式CTM: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传送模式PTM: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
异步传送模式ATM
其它:软交换、IP交换、光交换
4.按交换信息类型的不同:基于电信号的交换
基于光信号的交换
5.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连接建立
信息传送
连接拆除
6.电路交换的6个特点: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通信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
电路交换的实时性高,可靠性不高,不适合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电路利用率低,不适合突发业务。
7.分组交换:本质是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虚电路VC(逻辑连接):面向连接,传输时延小,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拆除三个阶段。
1)交换虚电路(SVC):用户通过呼叫请求分组来建立虚电路的方式
2)永久虚电路(PVC):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建立的固定的虚电路。无需呼叫时 临时建立虚电路
(2)数据报DG:无连接,传输时延大,边传送信息边选路
8.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分组
2)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根据分组头中的标志来区分
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基于X.25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分组交换的低速率主要由复杂的协议处理导致的。帧交换只有下面两层,通常在第三层上传送的单元称为分组,第二层上传送的单元称为帧,因此帧方式就是将用户信息以帧为单位在网络内传送。
9. ATM的特点:1)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
2)异步时分复用
3)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逻辑连接)
10. 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1)信息传送子系统:各种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包括用户接口 和中继接口)
2)控制子系统:由处理机及其运行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OAM 系统组成
11. 交换的基本功能:
1)本局接续
2)出局接续
3)入局接续
4)转接(汇接)接续
12. 通信网的组网结构:星型网,环型网,网状网,树型网,总线型网和复合型网
13.现代通信网的分层结构:传送层,业务层,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