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
- 眼睛中图像的形成: 普通照相机中,镜头有固定的焦距,各种距离的聚焦是通过改变镜头和成像平面间的距离实现的,胶片放置在成像平面上(数码相机情况加下是成像芯片)。在人眼中,与此相反,晶状体和成像区域(视网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实现正确聚焦的焦距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得到的。睫状体中的纤维可实现这一功能,在院里或接近目标物是纤维会分别变扁或加厚晶状体(实际就是改变透镜的焦距)。人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的光强度级别范围很宽的–从暗阈值到强闪光约有10^10个量级。实验数据指出,主观亮度(即由人的视觉系统感知的亮度)是进入人眼的光强的对数函数。
-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用f(x, y)的二维函数来表示图像,在空间坐标(x, y),f的值域幅度是一个正的标量,去物理意义由图像源决定。当一幅图像由物理过程产生时,其亮度值正比于物理源(如电磁波)所辐射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