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培训之旅——Linux-5(磁盘管理)
既然软件都安装完毕了,那么下一步就是磁盘的管理了,就像windows系统一样Linux也装到磁盘中的(这是句废话),说的这就得说说存储工具,比如:硬盘,软盘,光盘什么的,那么Linux是否可以像windows系统插入硬盘来增加容量呢,答案是必须可以。
对于Linux系统来说我们常用的磁盘有:IDE磁盘(SATA),在系统中被识别为/dev/hdXX
SCSI磁盘(SAS),被识别为/dev/sdXX
软盘,被识别为/dev/fdXX
移动硬盘,u盘,被识别为/dev/sdXX
具体的磁盘结构呢,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话百度吧,因为我们重点不是硬件,但是我们仍需要知道一些,比如分区的类型以及其作用:主分区:存储了系统的引导记录,最多只能分4个分区,当然这只是在Linux系统中;拓展分区:用于存储更多的分区,解决主分区的限制;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存储一个分区,而且只能在拓展分区之下,那么就让我们实际来操作一下我们的虚拟机吧。
——————————————————
——————————————————
——————————————————
——————————————————
——————————————————
——————————————————
——————————————————
——————————————————
——————————————————
——————————————————
——————————————————
——————————————————
——————————————————
——————————————————
——————————————————
下面的图片因为外链挂了,所以是后补上的,可能有点出入,不过意思是相同的
——————————————————
之后我们使用mount挂载就可以使用了类似于mount /dev/cdrom /mnt,就相当于我们挂上了一块硬盘,不需要的时候直接umount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设置成开机自动挂载,编辑/etc/fstab文件,在中间加入/dev/sdb /root/Desktop/aa/ ext3 defaults 0 0,这一行需要填挂载的设备,挂载点,设备上的文件系统,挂载选项,是否备份分区存档,磁盘检查fsck顺序。
——————————————————
挂载分区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我们之前做过cdrom的挂载,所以大家应该游刃有余了,下面就开始研究交换内存(Swap Memory)了。交换内存是Linux系统中暂时取代物理内存,以便提供更多内存的机制,当然当Linux有足够内存的情况下就不会用到交换内存,交换内存有两种类型,分区类型以及文件类型,而且交换内存的大小也有规定,不足的情况下交换内存=物理内存X2,内存充足的时候交换内存最大值不要超过2G。
——————————————————
——————————————————
——————————————————
——————————————————
——————————————————
交换内存就是这么操作,其实也不算很难,只要熟悉fdisk的操作就可以了,磁盘管理部分还有一个叫做LVM逻辑卷管理,他用来动态调整磁盘的容量,从而提高磁盘管理的灵活性。 创建LVM逻辑卷的步骤先现创建PV(Physical Volume,物理卷,整个硬盘或者分区,包括许多默认4M大小的PE(Physical Extent,基本单元)),然后创建VG(Volume Group,卷组),LV(Logical Volume,逻辑卷)
——————————————————
——————————————————
——————————————————
我们用这种格式:vgreate 卷组名 物理卷1 物理卷2 创建vg
——————————————————
我们再来创建lv -L为控制大小,之后我们格式化这个lv
——————————————————
之后正常挂在就可以使用了,当然这东西是能扩容和缩小的,我们一会来看看下面的总结
功能 | 物理卷管理 | 卷组管理 | 逻辑卷管理 |
scan扫描 | pvscan | vgscan | lvscan |
create建立 | pvcreate | vgcreate | lvcreate |
display显示 | pvdisplay | vgdisplay | lvdisplay |
remove删除 | pvremove | vgremove | lvremove |
extend扩展 | vgextend | lvextend | |
reduce减少 | vgreduce | lvreduce |
例如:
-pvcreate+设备名
-vgcreate+卷组名+物理卷名1+物理卷名2
-lvcreate -L+大小+-n+逻辑卷名
-lvextend -L+大小+/dev/卷组名、逻辑卷名
这东西完事之后就是RAID了,raid是由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利用数组方式做磁盘组主,要就是用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分类也有很多,外接式磁盘阵列柜被常常用在大型服务器上,具有热交换的特性,不过价格很贵;内解释磁盘阵列卡,价格便宜,但是安装技术需要的有点高;或者利用软件仿真,但是会拖累机器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常用的RIAD有:raid0: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需要两块以上的硬盘成本低,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没有荣誉或错误修复能力。
raid1: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得有两块磁盘,支持容错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结构,将纠校验码存在所有磁盘上,效率较高,至少三块磁盘,支持容错
raid10:高可靠性与高校磁盘结构,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像结构,相互补充,既高效率又告诉,但是可扩充性不好,主要用于数据不大,但是要求速度和容错控制的数据库中。
这里完成raid,我们需要用到Mdadm管理工具,我们需要去做raid5所以需要再添加几块磁盘,具体添加方法,上面有说哦,我打算再添加四块,算上之前添加的还有最原来的,一共是六块。
——————————————————
——————————————————
——————————————————
——————————————————
——————————————————
——————————————————
——————————————————
之后我们使用mdadm -R移除/dev/sdb就可以了
在raid有一个配置文件/etc/mdadm.conf,用来跟踪raid的配置,而且可以配置监视和时间上报选项,其中写入每一个阵列组成的详细情况,用于在下次开启阵列后依据此文件重新装配开启阵列,否则需要手动定义成员。
——————————————————
——————————————————
当然raid可以被删除,但是这功能除了工作单位面临破产应该用不到,把服务器存储数据的磁盘删除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下面就总结下各种磁盘操作,可能有笔误,还以上面演示的为主。
——————————————————
——————————————————
——————————————————
——————————————————
磁盘的操作就写这些了,不知道为什么****上传图片突然不好用了,只能用外链了,希望外链好用吧,下一篇我们将会研究研究ssh+cronta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