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堆
Java 中的堆是 JVM 管理的最大的一块内存空间,主要用于存放Java类的实例对象,其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新生代 和老年代 ,其中新生代又被划分为:Eden、From Survivor和To Survivor三个区域。还有独立于堆之外的Perm(永久代)(请看下面图示,结合后文工作原理了解),而在JDK8开始永久代被Metaspace(元空间)取代。如下图所示:
不过无论是哪个版本的JDK,堆内存的划分都没有改变。
下面讲述一下Java堆中的各个部分:
1.堆的大小=新生代+老年代 ;
堆的大小了可以通过-Xms,-Xmx来指定,–Xms用于设置初始分配大小,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16;-Xmx用于设置最大分配内存,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4。
默认情况下,新生代大小:老年代大小=1:2;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例可以通过参数 –XX:NewRatio 来指定 。
2.新生代 被细分为 Eden 和 两个 Survivor 区域,为了便于区分,可以将两个 Survivor 区域分别被命名为 from 和 to(当然也可以划分为0和1)。
默认情况下,Eden : from : to = 8 : 1 : 1 ,该比值可以通过参数 –XX:SurvivorRatio 来设定 。即: Eden = 8/10 的新生代空间大小,from = to = 1/10 的新生代空间大小。
JVM 每次只使用 Eden 和其中的一块 Survivor 区域来为对象服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有一块 Survivor 区域是空闲着的,因此,新生代实际可用的内存空间为 9/10 ( 即90% )的新生代空间。(这一点可能有的朋友看完也不是很懂,请接着往下看,下面能从其工作原理中做详细说明)
下面讲述一下Java堆中的工作原理:
1、Eden区为Java对象分配堆内存,当 Eden 区没有足够的空间分配时,JVM发起一次Minor GC,将Eden区仍然存活的对象放入Survivor from区,并清空 Eden 区;(这里将存活对象存放到两个Survivor区是随机的)
2、Eden区被清空后,继续为新的Java对象分配堆内存;
3、当Eden区再次没有足够空间分配时,JVM对Eden区和Survivor from区(即a中存放存活对象的区域)同时发起一次 Minor GC,把存活对象放入Survivor to区(另一个区),同时清空Eden 区和Survivor from区;
4、Eden区继续为新的Java对象分配堆内存,并重复上述过程(3过程):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分配时,把Eden区和某个Survivor区的存活对象放到另一个Survivor区;
5、其中JVM给每个对象设置了一个对象年龄(Age)计数器,每熬过一场Minor GC,对象年龄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阈值(默 认为15,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 参数自定义该阀值),将被“晋升”到老年代,当老年代区也被填满时,JVM发起一次 Major GC(也称Full GC),对老年代区进行垃圾回收。
另:元空间存放的是应用元数据(应用中使用的类和方法),元空间中的类在 Full GC 的时候进行垃圾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