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概述
** Linux相关博文,是我对兄弟连的细说Linux视频的学习笔记,特此声明
一、系统分区
1、磁盘分区
使用分区编辑器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分区类型: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最多只有一个,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扩展分区本身不能写入数据也不能格式化,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正确的写入数据和格式化(逻辑分区号永远都是从5开始)
2. 格式化
分区之后就可以写入数据吗?
错!分区之后需要经过格式化才能写入数据。
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EXT4,EXT3,EXT2等)在磁盘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分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简单来说格式化就是写入文件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文件系统规则把硬盘分隔成等大小的数据块(block)以及建立INode列表(每个文件都有个INode号)
3. 分区设备文件名
给每个分区定义设备文件名(硬件文件名),Linux所有硬件设备都是文件。
硬盘有了文件名,还要给分区分配文件名,分区文件名在硬盘文件名后面直接加分区号。如/dev/sda1代表这个硬盘中的第一个分区。
4. 挂载
也就是Windows中的分配盘符,把给分区分配盘符的过程称为挂载,Linux中盘符叫做挂载点,挂载点必须是目录,而且必须是空目录才能进行挂载点分配。
必须分区:根分区及swap分区(可以理解为虚拟内存)
推荐分区:/boot分区(启动分区,OS启动都必须有一定空余空间)
文件系统结构
从Linux系统上看,/boot和/home都是根分区的子目录,但是从硬盘上看,它们可以每个目录都有自己独立的硬盘空间。
二、Linux系统安装
首先,打开VMware虚拟机开启一个虚拟机,现在里面什么都没有安装,只是一个空壳子。
因为是虚拟机所有并没有真正的Linux安装光盘,但是可以使用虚拟机自带的模拟光驱来使用ISO镜像。
启动虚拟机,按F2键进入BIOS,在真实机主板上有个操作系统,用于进行计算机一些基本信息设置,为啥要进入这里?因为计算机默认是通过硬盘启动,但是我们现在硬盘是空的,任何数据都没有,设置其为通过光盘启动进入安装界面。
选择Boot选项,找到CD-ROM,按加号将其移到最前面,装完只能再进入BIOS将其还原成硬盘启动(虽然虚拟机能够智能发现硬盘启动不了选择光驱启动,所以我就换回来啦哈哈哈哈哈哈嗝)。
光盘启动后,会进入安装欢迎界面,有五个选项分别是安装或升级现有系统,安装过程采用基本的显卡驱动,进入系统修复模式,退出安装从硬盘启动,存储介质检测。嗯,肯定选择第一个啦。
接下来的一部分就是傻瓜式的图形界面选择,昂就懒得截图啦。
在创建分区时,无论是先分boot分区还是后分,boot分区都会被分派到第一个分区,因为操作系统启动信息在硬盘最开始的位置,如果强制改到后面会导致系统崩崩崩崩。然后在分swap的时候发现挂载点没有这个选项,而是在文件系统类型中,没有挂载点是因为这是由操作系统或者说内核直接调用。其他分区则是根据个人系统或者说用途来进行自定义的划分。
等待安装完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