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卖家分享,如果操作运营不当也会亏大钱
前段时间和一位交好的朋友联系,谈起了他和合伙人王某今年失败的创业故事,在为他们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在实际过程中的“失误”感到痛心。
就在今年,朋友和王某合伙出来一起做亚马逊,也是看好这个充满前景的行业。朋友在跨境电商行业是个小白,王某是做传统外贸出身的,创业之前参加了市面上的一个亚马逊培训。于是风风火火就开始了,两个人前期投入的资金也有大几十万。
但公司运营不到一年就搞不下去了,因为现金流即将断裂。从聊天的内容来看,这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1、对市场前景错误判断,备货太多,后期产品滞销,积压了资金他们上架了一款产品,前期通过一系列操作,有段时间的销量还不错,据说每天能有100单左右。于是就开始大量备货,通过海运分批次发了几千个产品到FBA仓,不曾想后面销量突然就冷下来了,连刷单送产品都比之前要难。我猜这款产品可能是一款带有季节性特点的产品了。现在剩下一堆库存卖不动,积压的资金也是个大数目。而他们打算弃置这些产品,这也就意味着采购成本+运费成本都搭进去了,金额不小!
2、对平台规则不熟,导致产生了更多的成本还是上面说的这款产品,朋友和王某两人都以为亚马逊收取长期仓储费的时间是3个月,所以在这些库存在FBA仓库放了3个月之后,他们赶紧把产品移到了第三方海外仓。但是亚马逊实际收取月度长期仓储费的时间却是365天,也就是说他们因为不熟悉平台规则而产生了额外的移仓费用。再加上最近亚马逊仓库的发货数量限制,这些产品只能继续存放在第三方海外仓。而海外仓也是会收取仓储费的,时间越长,费用也就越多。
3、病急乱投医,选择销售季节性很强的节日产品由于前面的损失较大,两人手上的钱已经消耗了一大半。为了能够尽快回血,两人合计开始卖节日类的产品,包括最近的万圣节和圣诞节产品。可能是由于对市场和产品的不熟悉,发过去的货卖得都不怎么样。虽然圣诞节的产品还在卖,但两人还是选择了散伙,分了店铺,各自得到了一部分库存。公众号:电商藏宝阁
当然,两个人都还没放弃,他们跟小编一起现在在做FBM的无货源模式,节省了不少资金成本,不需要囤货挤压,店铺逐步起色,模式很重要,方法也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