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Linux串口编程实现自发自收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常用PC机上包含的是RS232规格的串口,具有连接线少,通讯简单,得到广泛的使用。
Linux对所有设备的访问是通过设备文件来进行的,串口也是这样,为了访问串口,只需打开其设备文件即可操作串口设备。在linux系统下面,每一个串口设备都有设备文件与其关联,设备文件位于系统的/dev目录下面。如linux下的/ttyS0,/ttyS1分别表示的是串口1和串口2。
树莓派UART端口的位置:见下图的TXD、RXD。
本文是基于树莓派的环境,树莓派中可以使用串口/dev/ttyAMA0
要使用这个串口,必须先进行设置:
1.修改/boot/cmdline.txt
输入下面指令:
删除粗体部分:
dwc_otg.lpm_enable=0 console=ttyAMA0,115200 kgdboc=ttyAMA0,115200 console=tty1 root=/dev/mmcblk0p2 rootfstype=ext4 elevator=deadline rootwait
最终变为
dwc_otg.lpm_enable=0 console=tty1 root=/dev/mmcblk0p2 rootfstype=ext4 elevator=deadline rootwait
2.修改/etc/inittab
输入下面指令:
注释掉最后一行内容:
OK,重启下raspberry pi现在就可以自己编写程序测试串口了。我是把TXD与RXD短接,实现自发自收的。
程序如下:
recv.h
recv.c
上面的是接受程序,可以接受字符串信息并打印,发送程序跟上面一样,只要把read改为write就行了,这里就不记录了。
程序运行结果:
参考文档:
http://blog.****.net/leaglave_jyan/article/details/6656389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serials/index.html
via (转自 http://blog.****.net/scottly1/article/details/2657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