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静态路由
路由表获取路由信息的3种方式
1.基于路由器的直连子网。
2.以静态路由表项的方式手工输入。
3.通过某种自动信息发现和共享系统(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自动获取信息。
静态路由选择和动态路由选择各自的优缺点: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可以自动的获取路由信息,对于大型的网络可以更快的使其完成收敛。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处理网络中的突发情况(如链路状况,拓扑变更等。)但是对于任何的过程而言,自动化程度越高,可控制程度就越差。
静态路由选择允许在网络的路由选择行为上实施非常精确的控制。并且静态路由选择也可以实施链路冗余。这样付出的代价是,每当网络拓扑发生变更时,都需要重新进行手工配置。
动态的有类别路由协议(RIP、IGRP)对含有非连续的可边长子网的网络来说不能进行正常路由,而静态路由没有问题。
网络的静态路由选择过程:
1.为网络中每个数据链路确定子网或网络地址。
2.为每台路由器标识所有非直连的数据链路。
3.为每台路由器写出每个非直连地址的路由语句。
IPV4静态路由配置
配置静态路由的3种方式:
1.出接口(这种方式的静态路由可被宣告到动态路由协议中)
ip route 10.1.0.0(目标网段) 255.255.0.0(子网掩码) Serial1/1(直连接口)
在路由表中以显示为直连
所有用静态路由指明的网络,如果静态路由参照出接口,那么它们将做为直连网络输入到路由表。
2.下一跳
ip route 10.4.7.0(目标网段) 255.255.255.0 (子网掩码)10.4.6.2(下一跳地址)
在路由表中显示
3.出接口+下一跳
ip route 10.4.7.0 (目标网段)255.255.255.0 (子网掩码)f0/1 (直连接口)192.168.1.193(下一跳地址)
路由表中显示:
这样可以把与下一跳关联的出接口查询减到最小(接口与下一跳关联了,就不会再取问其他接口)。
如果直接把静态路由指向一个广播型出接口(如以太网接口),在不使用下一跳的情况下,会导致广播网络上出现过多的流量。
例如,我们在路由器R2上将去往R3环回的静态写成
Ip route 10.1.0.0 255.255.0.0 F0/0
路由器R2会认为10.1.0.0是自己的直连网络。当R2向10.1.0.0/16中的目标主机转发数据时,R2会发ARP请求来获取MAC地址。如果广播网络中的一台路由器(ARP代理,R3)代表10.1.0.0发送ARP响应,那么不管数据目标地址是否有效,每次数据到达都会触发一个ARP请求和响应。会大量占用路由器的ARP高速缓冲,但如果用出接口+下一跳,
即:Ip route 10.1.0.0 255.255.0.0 F0/0 192.168.1.194
路由器就不再认为目标网络是直连网络。这时,ARP的请求对象只能是下一跳地址。而且只在第一个去往10.1.0.0的数据包才触发ARP请求。出接口+下一跳可以最小化下一跳地址与关联地址的查询,并且把广播网络上的流量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