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运维的总结和思考
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1858篇文章
现在对于自动化运维的意识算是成为团队发展的一部分,这是让我感到很欣慰的一件事情。
我对做事情的态度是,既然花时间做了就把它做好,要不就暂时不做。我讨厌做事情马马虎虎,婆婆妈妈的做事方式。
数字化运维是在自动化运维的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要对自动化运维要更加深入,更加高效,一定得有一个标杆,数字化运维就是干这个事情的。
举个例子,我对近期的工单数据做了一些总结,可以拿出一部分数据来作为参考。 我们现在采用了自助服务和工单服务混合的模式,对于工单的数据做了详细的数据存储,等拿出数据来分析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方面和自己的预期有很大的差别。
我对已有的工单数据分为了多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比如根据工单类型来查看工单数据的比例,可以根据这个来适当调节需求支持的方向,当然自动化工作是新发布的,还在试运行阶段,希望在后期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对于需求的统计,可以看到现在的需求比之前明显多了不少,一方面是支持的效率提高了,另外也是工单系统也在逐步的规范使用中,相比只有有很多人情需求,随机需求,这些是很难细化的。
如果要统计哪个部门的工单需求最多,其实也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部门的工单需求实在太多了,这个其实侧面反映了在一些环节上不够完善,过多的工单会持续消耗我们太多的碎片时间,这个需要做一个平衡。
不同不同类型的数据工单比例,也可以反映出数据服务的推广程度和规范程度。
目前我最关注的其实就是工单的执行效率,我是在工单通过审批到达处理阶段开始计时,统计工单的延时情况,目前我设置了定时任务,每隔4个小时会提醒一下,工单的响应时间大大降低,相比之前的散养方式,现在的处理更加规范化了。目前可以很肯定的说,工单基本不隔天,响应时间都大大提高,现在基本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
有些工单是轻化审批,但是对于质量的要求会更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从目前的测试来看,自动化工单的效率从发起到结束,在5秒钟即可搞定。相比之前动辄几个小时几天,现在的提升效果算是显著了。
这个也是数字化运维的一个方向,通过这些数字化的指标能够很明确的定位服务质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