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规划的‘自我危机’

'五 一' 小假回来,鼻子流涕嗓子都沙哑,这种状况持续了两个多周。手边好多的项目都没有发挥自己应尽的小能量。对啊,我今年28岁,却总对身边的说,自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惶恐,每一分钟都感受着力不从心,甚至去看了精神科医生。

 “28岁,并不是23岁。有太多的东西在意料之外,有太多的东西渐渐失去了控制。”那样

而这些变化,本就该在毕业步入社会开始就应该明白。

 有人说,互联网的三个月,是普通人的一年。我竟然已经呆了5年了。我也预料到工作的强度和不确定性,公司每天都在打仗,每天都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但有一点我没有预料到,"人是会生病的"。那时年轻有拼尽的自己对生病并不在意。

直到某天我因为生病需请三个月的病假,困惑的我终于明白,真正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并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或者从事服务行业的服务员。相反,正是那些出入写字楼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自己以为人作稳定,其实危在旦夕。白领的评价体系真得很窄。

看职业是否有发展,就要看他的评价体系来源是否广泛。一个会计,每天处理账务,好与不好全凭领导说了算。再看个体餐厅营业主,他的评价取决于客户。有的客户觉得好他做得口味好就好。有的也有不符合客户的口味,但是没关系,还有其他客户的 偏爱。

12年微商刚起步的时候,看到好多人都说‘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一个是大公司稳定收入五六千的白领,一个是起早贪黑一个月挣一千的创业者,我当时选 择前者。舒服,稳定,高收入。选择了安逸,却只能殆尽。

其实并非是批评公司要辞职或去睡木板创业,我只是‘自我’反思。想象一下,当你现在赖以生存的一个收入来源突然失去,或者你无法或缺的一个人不在的时候,你的生活会变得怎样的糟糕。你想不想变成那样,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互联网的战场,没有几套plan B怎么走下去?

当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变,但是支持大脑运转的身体却不是23岁时候的身体。公司分分钟生死存亡的时刻,身体率先拉响警报。

  23岁时候不锻炼,不注意饮食的后遗症全部都找上门来。

 23岁以为眼睛看电脑坐久了点没关系休息一下就好,那么在28岁眼睛上动刀子的麻醉自己的时候,又能作何感想。

23岁时候吃外卖,不节制。肠胃功能絮乱,28岁都能变成一种疼痛的病。

最可怕的是,亚健康的身体老得很快,快到让你无法直视镜中的自己。

然而,作为女人最怕容颜衰老,你都不美了,还要那些江山做什么呢。

 也许当我老了,也一样写代码,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爱好。

一只猫,一台电脑,就足以支撑!

个人规划的‘自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