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管理第6次作业
IT项目管理第6次作业
一、教材练习6
a. 画出该项目的双代号网络图。把节点的号码标在一个圆圈内,画出节点之间的箭线,在每一条箭线上标注代表活动的字母和活动工期
b. 按照图6-8表示每条路径的方法,找出网络图中的所有路径并标出它们的长度
路径1:A-B-E-H-K
长度=2+2+2+2+2=10天
路径2:A-B-E-I-J-K
长度=2+2+2+5+1+2=14天
路径3:A-C-F-H-K
长度=2+3+3+2+2=12天
路径4:A-C-F-I-J-K
长度=2+3+3+5+1+2=16天
路径5:A-D-G-J-K
长度=2+4+6+1+2=15天
c. 哪条是该项目的关键路路径?它的长度是多少?
关键路径:A-C-F-I-J-K
长度16天
d. 完成该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可能是多少?
16天
二、教材练习7
把练习 4 中的信息输入到 Project 2007中。生成网络图和任务进度表,分别找出关键路径和每项活动的浮动时间或时差。打印出甘特图、网络图和任务进度表。
1. 网络图:
2. 任务进度表
3. 甘特图
4. 关键路径
A-D-F-G-I-K-L,共48天
5. 解释上图
甘特图的每个条形代表一个活动,长度代表活动工期,箭头连线代表活动之间的时间依赖,箭头指向的活动要在箭头之前的活动完成后才能开始。针对单个活动而言,浮动时间是指在不影响所有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日期的前提下(有多个紧后活动动时,不影响最早开始时间最小的那个活动),该活动能够推迟的时间。
网络图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活动,内容包括了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期等,节点之间的箭头连线表示时间依赖,前一个活动结束,后一个活动才能开始;从起始节点开始到终止节点结束的活动顺序组合构成一条独立路径,其中最长的那一条是关键路径,在图中被标成红色,该路径长度表示项目能完成的最短时间。
任务进度表每一行代表一个活动,内容包括了任务名称、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期、前置任务等。其中每个任务都要等前置任务中的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工作。
三、 收集网上资料,总结看板在软件项目中的使用
1. 看板管理的定义:
看板管理,常作“Kanban管理”(来自日语“看板”,カンバン,日语罗马拼写:Kanban),是丰田生产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指为了达到及时生产(JIT)方式控制现场生产流程的工具。及时生产方式中的拉式(Pull)生产系统可以使信息的流程缩短,并配合定量、固定装货容器等方式,而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
2. 看板在项目流程中载体的分类:
- 实体白板/黑板: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中用的最多,最直接的一种看板类型,且适合团队所有成员都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环境。
它的优点一目了然,方便工作成员展示自己的任务和进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成员间互相竞争的意识(谁干的多,谁解决的问题越难,成就感就越强)。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没有历史记录。虽然可以使用不定期的拍照来解决,但是还是不方便追溯。
- 互联网式的看板
既然有实体工具,当然也有软件化的工具。国内外的项目管理工具非常多,但是能实现敏捷开发的工具却不多,而能像看板一样展示的工具更不多。在软件类的项目管理工具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历史记录的追溯,方便查询快照,而且对于一个成员在异地工作的团体来说,互联网式的看板工具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3. 项目管理在看板中的职责分类:
项目管理主导型
在之前的团队组成中说过,项目管理是整个团队的大总管,他非常清楚团队中各个成员的优缺点,所以他能够知道什么任务派给谁是最适合的。
下图最能体现出大总管的主导作用,项目管理把任务分配给Jone
、Alex
、Tom
或者Marco
,成员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好。
成员主导型
项目管理依然要把项目拆分成各个小任务,然后,然后就让大家自己去“抢”任务了。抢的前提是成员自己认为能够胜任这个任务,二是要建立在多劳多得或者是绩效考核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抢”的意义了。
以下是成员主导型的看板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