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毕业,错过校招,还有机会进大厂吗?
1.
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感觉是个广告?
别急,这真不是。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在讲一些广告主们,为什么还用一些我们觉得已经被洗的没有效果的文案在投广告,有兴趣可以看看☞烂大街的广告文案还在用,广告主是钱多人傻?。
里面的核心观点在于,广告文案要不要换,完全取决于转化率,而非“已经用了多久”。只要这条广告,依然能带来成交,就可以继续投放使用。这些套路虽然把你洗掉了,但是只要站住这个锚点,依然还有新人进来。
就像媒体人沈帅波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在广告届也是这样。我关注的技术类公众号,最近集中推荐了一波广告,标题大概是这样的。
《二本毕业,如何成长为资深工程师?》
《二本毕业,我是如何成为 BAT 安卓高级开发工程师》
《二本毕业,我是如何入职 BATJ》
广告的文案,终于又变了。
文凭、入职、大厂,这些抓人眼球的关键字,字字狠戳痛点。
2.
大厂都想进,学历也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现在处在选择的阶段,问学历重不重要,我当然说学历很重要,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
但是如果你已经毕业了,拿到了一个不太好的学历,就不要太沉浸在学历里,要以成长思维看待问题,而非固定型思维。
学历在我看来,除了一些圈子等附加值之外,本质上还是在为你这个人背书。企业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看学历是最简单的辨识人才的方法。但是如果自己觉得学历不行,所以其他的也不行,没有起一个好的开头,那结尾也注定不精彩,这就是固定型思维。
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多向 AI 学习,只以当下的数据来推演未来的走向,而非纠结之前哪一步是不是走错了。
在工作中,要多做哪些能够积累复利,能够给你的能力背书的事情。尽量的解决信任的问题。你在别人眼里越透彻,就越容易让人信任你。
对于技术,增加背书的方法,就是持续的输出一些公认有价值的技术成果,例如一个好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你都担当了重要角色;持续高价值的技术输出(博客、开源项目);能链接到更多圈内人的认同,一个优秀的人愿意为别人推荐你,就等于是拿自己的积累为你背书。这些都是解决信任问题的一些方式。
在你毕业的时候,学历是帮你背书的,工作几年后,你的履历也是帮你背书的,这些其实就是在解决信任问题。
3.
大厂是不是都在意学历?校招一定是,不好的学校,大厂去都不会去。但是社招呢?不一定,一定有人做到突破学历的禁制进入大厂。
最近在听樊登读书会讲的《掌控谈话》,里面就提到了一个概念:拔刺。
在谈话的过程中,找到那些你觉得对方最不认同你的地方在哪儿,自己先将它摊开,对方就不会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为难你。毕竟你已经自己承认了,对方还有什么好纠缠的呢?
里面就讲了个故事,我觉得在我们面试的过程中,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一个女生,专科学历,想去报考清华大学的 MBA。但是觉得对方有学历方面的歧视,认为自己希望渺茫。
但是有没有大专学历考上的呢?肯定是有的,只是比较少。
她原本的想法是,尽量的隐藏自己学历的问题,只写从那年到那年,在哪里学习,但是不写自己是什么学历,然后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写的精彩一些。
樊登说,如果拿着这样的简历进去,主考官不会问你学历的问题,但是他看的出来,年限就直接暴露了。
虽然看出来了,他也不会再问,毕竟没必要戳别人的痛处,只不过他已经找到了一个不录取你的理由。这就是学历低导致被淘汰的原因,他根本就不会问你。
樊登推荐她在面试时就说:
“我是一个求学经历很坎坷,但是工作经历还蛮顺利的人。”
之后就可以把学历的问题放到一边,多说说自己工作中的经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自己的成长。当你主动把学历的问题暴露出来之后,主考官就不会再纠缠了。
这一招,就是谈判技巧中的拔刺,面试其实也是一种谈判。
4.
想进大厂,学历和工作的履历,都是不错的敲门砖,很多人毕业之后就在不同的大厂之间流转。但是每年也不乏通过社招渠道进入大厂的人,所以机会一直在哪里。
以成长性思维看待问题,纠结过往的过错已经于事无补,这一点可以向 AI 学习,从当下的情况。去推演今后要走的路。多做能够积累复利的事情,例如技术人员多积累一些基础技术知识,有天转岗了也只需要再学一些新的表现层的技术,会轻松很多。
本文对你有帮助吗?留言、点赞、转发是最大的支持,谢谢!
「联机圆桌」????推荐我的知识星球,一年 50 个优质问题,上桌联机学习。
公众号后台回复成长『成长』,将会得到我准备的学习资料,也能回复『加群』,一起学习进步;你还能回复『提问』,向我发起提问。
推荐阅读:
关于字符编码,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 图解:HTTP 范围请求 | Java 异常处理 | 安卓防止用户关闭动画导致动画失效 | Git 找回遗失的代码 | 阿里的 Alpha 助力 App 启动速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