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的磁盘管理详解
(一)、硬盘基本介绍
硬盘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担当着储存用户重要信息的角色。目前硬盘分为两种: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价格便宜,数据丢失后有一定的几率可以恢复,而固态读写速度极快但是数据丢失后基本不节能恢复。
(二)、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类型
一般的,我们会给一块或者多块硬盘进行磁盘划分和格式化。选择磁盘的文件类型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类型有:xfs、swap和ext4 ,这三种。之后会根据磁盘的文件类型对磁盘进行格式化。最后需要对磁盘进行挂载操作。有很多人对挂载不是特别的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对挂载的理解:在Linux中我们一般都会通过访问目录来找到我们所储存的文件,而挂载点,即一个目录(文件夹)就是一个路标,或者通道来指引我们找到所挂载的磁盘,这样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都可以通过这个挂载的目录进行读取和写入
三.MBR与磁盘分区表示
3.1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
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MBR最多四个分区,可创建逻辑分区
3.2磁盘分区的表示
常见的硬盘可以划分为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通常情况下主分区只有四个,而扩展分区可以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主分区类型,在扩展分区中可以建立逻辑分区。
Linux中将硬盘、分区等设备均表示为文件
硬件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 /dev/hda5
hd 表示IDE设备
sd表示scsl设备
硬盘的顺序号,以字母a、b、c…表示
分区的顺序号,以数字1、2、3表示
3.3 磁盘分区结构:
硬盘中的主分区数目只有4个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序号限制在1-4
扩展分区再分为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的序号将始终从5开始
3.4 文件系统类型
文件系统(File System)类型决定了向分区中存放,读取文件数据的方式和效率,在对分区进行格式化的时候需要选择所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XFS文件系统
存放文件和目录数据的分区
高性能的日志型文件系统
Centos 7系统中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
3.5 SWAP,交换文件系统
为Linux系统建立交换分区 (存放临时数据的地方)
交换分区相当于虚拟内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存不足的问题
一般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5-2倍。
3.6 Linux支持的其它文件系统类型
FAT16、FAT32、NTFS
EXT4、JFS…
linux操作:
- 首先通过命令fdisk +硬盘名称 进入磁盘管理界面
2.输入**“n”** 进入分区界面,计算机会询问建立主分区P还是扩展分区e,这里我们先建立一个主分区 。 回车默认是选择建立主分区,再次回车为将要分区编序号,默认为1。
3.开始为新建的分布区划分空间大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起始扇区不是从0开始而是从2048M是因为磁盘需要留有一些空间来存放索引目录,只有通过索引磁盘才能在日后工作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存放位置。这里我给主分区1划分10G空间。
4紧接着我把第二个分区设置为扩展分区,我会在扩展分区2中设置两个逻辑分区
5.p是查看当前磁盘分区的信息。可以看到我分了三个区域其中一个主分区,两个建立在一个扩展分区之上的逻辑分区。
6.磁盘的文件系统格式转换。t是进入转换界面,先选择要转换的区域
这样一块硬盘就划分为多个磁盘分区,并且还行了系统文件类型的转换,接下来就需要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了
三、磁盘的格式化
为什么要格式化呢?在磁盘中我们将数据信息储存在一个个单元格中,我们也叫为**“簇”** ,格式化的类型不同簇的大小也不同储存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没有规定好格式化的类型数据信息将无法写入。
在Linux系统中磁盘设备文件放在**/dev/目录下。我分区的磁盘名称为sdb**。
现在我将主分区sdb1 格式化成为xfs格式。
将sdb5格式化成swap格式作为挂载虚拟内存
四、挂载
挂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输入命令进行挂载,这种方法只会通过命令短暂生效,重启后就会失效;第二种为修改设置挂载,为永久修改。
命令挂载,命令 mount ,样式:mount 磁盘的路径 +挂载点的路径。
这里我先解除了sdb1的挂载,查看不到111这个挂载点了
修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