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企业是业务活动的集合体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有效方法是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对于企业来讲,通常是从供应商/合作伙伴那里获取原材料,通过企业自身的生产与运营,将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客户,此外,企业的活动要受到政府等监管部门的约束,符合社会利益。虽然企业采购与生产经营活动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来说,如果不借助科学的架构对企业进行管理,那么当企业面临问题和外部挑战时,难以定位问题所在。
那么如何对企业进行架构设计呢?我们首先就要分析一下企业的业务活动。从时间轴看,一个企业一般会经过战略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管理、市场营销、销售以及客户服务几个阶段。从空间轴看,企业首先从供应商/合作伙伴处取得产品和服务,作为生产的原材料,然后需要对获得的资源进行配置,这些资源是承载客户产品和服务的基础,可以采用面向服务架构
(SOA)的方式,将其进行封装,成为一个个前台可以使用的服务,通过服务的组合满足业务需要。但是,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直接将服务交付给客户,因为还缺少对于市场的支持,比如产品的结构怎样,如何定价,产品面向的客户群是谁,产品销售的渠道是哪种类型,是实体营业厅还是网上电子渠道等,因此需要在服务层之上再增加一层,这一层包括市场营销、产品、客户几个方面。最后,企业要完成以上业务活动,还需要企业人力资源、财务、采购、资产、研发等过程的支持。
以上是对于企业活动的一个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由许许多多过程共同来完成的。为了清晰地看到企业的过程,我们将企业从零级开始,按照分层的方式,逐步分类剥皮,最后达到最底层的执行节点。企业架构模型的零级视图如图1-2-1所示:
图1-2-1企业零级概念模型
从图1-2-1可以看出,企业主要有三类利益相关者。第一类是客户,这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对象,客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可以分为政企客户和公众客户。第二类是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这是企业生产和运营的输入对象,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角色。第三类是企业内部服务对象,包括股东、雇员、政府监管机构等,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受益者,雇员是企业的经营者,政府监管机构是保障企业符合市场要求和合法经营的管理者。
企业的零级概念模型只是企业架构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和分类,如果要管理好企业的过程还需要在零级概念模型上进一步剥皮。对于分层深度没有特别要求,原则上是能够将企业业务过程分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独立单元,使得企业架构中的各个元素之间保持松耦合的关系。为了清晰地掌握企业架构分层的方法,我们再看一下企业的一级架构模型,如图1-2-2所示:
图1-2-2 企业业务过程框架(一级)
从图1-2-2可以看出,企业业务过程框架在以客户为中心设计,解决了从市场需求到资源供给的承接问题。其原理为: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市场的4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要素,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属于市场(客户)层面。然后,企业需要将市场需求转换为服务能力,比如某客户订购了一个电信融合产品,这款产品包含固话、宽带、移动三个通信能力,这些在服务层实现。再后,这些服务能力是虚拟的、逻辑的,它们需要企业真实的、物理的资源提供支持,比如,宽带服务能力需要交接箱、分线盒、光缆等线路资源的支持,这些在资源层实现。最后,企业的各种资源不一定是自身提供的,还可能由外部供应商提供,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租赁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建设工期或者成本效益等要求,这些在供应商/合作伙伴层实现。至此,按照市场、服务、资源、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分层方法,就完成了从市场需求到资源供给的映射,这种分层方法对于服务型企业是通用的。
当然,以上是从空间角度实现了从市场需求到资源供给的映射,毕竟企业不是静止不动的,还需要从动态角度定义企业业务过程。过程描述事物如何变化,结构则描述了事物如何相互联系,为了全面地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需要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维方式。
笔者将企业运营前的过程分为企业战略管理、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三大阶段。企业战略作为指导作用,决定了企业建设和运营的方向和重点,比如企业开发面向新的客户群的新产品、在新的地域开辟新的市场或者建设网上渠道销售产品等,这些战略对于企业建设和运营都有影响,企业战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阶段;基础设施生命周期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定义市场营销和产品能力需求并按照这些能力需求进行建设实施,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经过评估后下线;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主要包括产品的开发与退出、产品营销传播及促销以及销售开发,此过程是在基础设施能力具备的前提下实现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企业在运营之前怎么会没有产品呢?不但企业要具备产品,而且还需要对产品进行营销推广和销售开发,以便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能够知道企业的新产品,企业还需要定义产品的补贴机会、开展销售相关的培训、制定潜在客户识别方法、制作产品销售过程和步骤等。
此外,企业对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知识等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笔者将其定义为企业管理域。企业管理域是企业战略管理、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企业运营活动的大后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企业效益管理、风险管理等。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业务过程框架是时间维(从战略、建设、产品到运营)与空间维(从市场需求到资源供给)的结合体,表现为时空交叉的矩阵形式。
采用这种分层的方法,企业业务过程继续细分,直到过程元素(叶子节点)。业务过程细分的目的是更清晰地展现业务过程交互的细节。业务过程作为企业活动的起始,作为其它维度企业架构设计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