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的多视角交叉认知——转换角度,豁然开朗
从开始互动媒体这门课程,到现在几近结束,十二个“一”和众多的书法字体陪伴,并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十二个“一”真的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每一次面对十二个“一”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名词来等待我们描述(硬度、甜度、湿润度等),再到后来还有与我们的主观情感联系,其实这就是在进行问题的转化。原本看起来单纯的“一”字因为书法字形的不同,其实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平均宽度、曲率走势、墨迹信息分布比,这些名词听起来很难概括出或是测算出,但是如果借用我们的感受去描述,就可以确定很多信息的模糊概况。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觉得上图中的J非常的粗糙、浑厚、古板,那我们其实可以根据感受去推断一些原生信息,J的墨迹分布不均、平均宽度较宽且走势平缓,这样子其实是通过问题角度的转化,将原有的信息变量转化为人的视觉感受,便帮助我们简化了认知这些内容的过程。
当然我还有一些大胆的想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小部分的图像训练集,利用模糊计算的设定对系统进行训练,使得系统对书写字体的特征变量有所认知,这样子再将原有的特征变量与情感挂钩。当我们读取一些人的书写字体,根据字体或笔画的走势等特征变量,可以推演出这个人在书写时的情感信息,这样子又实现了信息到人本身的认知。
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数据可视等,都是通过角度的转换,来让我们对问题的本质有更好的认知,相信我们之后也可以发现更多与众不同的角度,为自己的问题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