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参战,迪士尼向左,奈飞向右,流媒体大战何去何从?
全文共2254字,预计学习时长7分钟
图片来源:Mike Raab
自迪士尼与Netflix(奈飞)分道扬镳之后,流媒体元年正式开启,媒体间的火药味愈来愈浓,渐渐演变成一场“流媒体之战”。
随着11月1日,Apple TV+在全球推出,“流媒体之战”再度升级。
AT&T披露了更多流媒体的细节,包括HBOMax、周五发布的Apple TV+以及迪斯尼采取闪电战营销策略,于11月1发布的Disney+。几个月来,记者、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对于谁能在这场大战中胜出,以及胜出的原因意见不一。但被人忽视的一点是,如果这场大战中根本没有赢家会怎样呢?
仔细想想,四家广播网络相互竞争一定要分出高下吗?其实不然。这场有线频道之战最终会产生一家独大的有线网络吗?也不会。竞争者都在同一地盘和条件下竞争,以求生存。自然,有些频道全时段的观众比其他频道的要多,一些频道最终确实消失了。但这种相互竞争对广播或有线频道而言并不是真正关乎生死的威胁,真正的威胁是新技术和消费者行为。
事实是:媒体业既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赢者通吃的市场。尽管各大媒体都力求吸引更多观众(和利润),但一家订阅服务商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失败了。在最终稳定后,自然有些网络的订阅者会比其它网络多——例如连线频道。无论是广播还是有线,都有不同级别的电视观众。
图源:sohu
如今,流媒体服务的获利主体将只是那些认为其内容质量值得直接付费的用户。
现在正处于视频竞争的新阶段,技术和大量消费者行为已解锁这一阶段,并改变着媒体公司的商业模式。内容公司并没有将电视网络整体出售给有线和卫星发行商,而是将发行、流技术、计费基础结构和客户获取功能引进内部。流媒体未来和以往有线电视之间的区别是消费者的重要性。以往,无论订阅者是否观看特定的网络,有线和卫星发行商会向每个订阅者收取许可费。现在,流媒体服务的获利主体将只是那些认为其内容质量值得直接付费的用户。
但这也需要权衡。虽然与有线和卫星分销商相比,流媒体会向终端用户收取更高的价格(或选择通过促销和合作伙伴关系来补贴增长),但有些放弃了线性网络用以获利的广告收入,而所有竞争者都面临着技术基础架构、竞争性内容成本和营销费用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
面临这种转变,各大流媒体播放器早已备好所有的经典电视剧和电影,并花了大价钱聘请业内现今最资深、最具天赋的的创作者来编写高端、大制作、饱受好评的内容。说实话,从历史角度看,这还是个相当不错的想法。
图表来源:Mike Raab
2007年,Netflix推出了“立即观看”功能,当年有线电视账单平均为每月66美元。同年,约有9700万美国家庭订阅了付费电视。要知道,当时拥有有线电视主要是指可以收看直播节目,而并非可额外按需在深度目录中收看的最流行内容。毫无疑问,Netflix通过以比有线电视低得多的价格聚合了一些最受欢迎的内容,这惯坏(并取悦)了消费者,但不幸的是,好日子要到头了。
Netflix流媒体上线12年后,即使媒体公司从有线频道中分拆了内容,消费者也可以单独订阅HBO Max,Netflix,Hulu (无广告),Amazon Prime Video,Disney+,Peacock和Apple TV +,他们的免费试用或促销活动,其价格与2007年的有线电视价格大致相同,不过内容更多,全部符合用户需求,而且对新的高质量节目的投资也有所增加。
简而言之,任何主要的流媒体服务没有理由不成功,也使“谁将赢得流媒体之战?”这个问题变得愚蠢。即使媒体公司没有通过吸引最多的订阅者来“赢得”流媒体战争,它们似乎也不会恢复传统的线性发行渠道。显然,消费者未来更青睐符合需求的流媒体。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在最终的稳定状态下使流媒体业务盈利。媒体公司不会让萎缩的媒体频道放弃最大的增长分销渠道。不管怎样,对于主要媒体公司而言,流媒体是一种保留选择。
图源:astig.ph
当然,这些媒体也会调整定价、目录、内容投资登记、收入流和市场费用,直至可以找到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和华尔街的盈利临界值。
尽管最终谁会赢得这场流媒之战,谁会生存下来并不是很重要,但总归会有失败者——极有可能是那些没有相对规模的(Starz),内容战略不清晰的(Hulu),或者是那些把内容用在其他商业环节,做着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并可能最后觉得内容成本上升意味着ROI不够高(Amazon?或者是Apple?)。
未来五年将是旧事物发生颠覆性变化而又极具吸引力的一段时期,会有订阅者人数的公布,以及来自所有新旧主流流媒体服务的内容投资的增加。
然而,不会有一个所谓流媒体战争的“赢家”。坦率地说,所有的主要参与者都提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消费者主张。虽然在应用程序之间切换的用户体验会令人沮丧,但流媒体网络最终重新捆绑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此之前——你会订阅哪些流媒体服务呢?美国主流媒体一一提出这个问题。(然而好像和中国人民没啥关系)
留言 点赞 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欢迎关注全平台AI垂类自媒体 “读芯术”
(添加小编微信:dxsxbb,加入读者圈,一起讨论最新鲜的人工智能科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