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与做实验

玩手机与做实验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一个深夜,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卢瑟福来实验室检查,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做实验。卢瑟福就问他:“你上午做什么了?”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你下午做什么了?”学生回答:“做实验。”卢瑟福提高嗓门问:“那你晚上又做什么呢?”学生挺直了胸脯回答:“我还在做实验。”他本以为会得到老师的赞许,不料卢瑟福对他说:“你整天做实验,拿什么时间用来思考呢?”

故事的真假暂且不论,我们来看故事传达的意思:工作和思考或学习和思考的关系问题。我们的时间是否一直被工作、学习、娱乐活动等等事项占据着,从早上一睁眼到临睡前始终有各种各样的事项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有了闲暇,又大部分贡献到了手机的身上:刷朋友圈、刷微博、玩游戏、碎片化阅读学习等等。走路、吃饭、等车的时间,本来可以用来思考、交流,现在通通都被手机占据了。

在老梁的一期节目上,听到手机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区别:手机屏幕上的文章,比较有深度字数又比较多的时候往往向下划了几下,发现还有很多,就懒得再看了。还有就是手机阅读很少会让读者看看然后停下来发发呆思考些东西。纸质阅读就不一样,看到有共鸣的地方会停下来,思维会由这开始发散,思考一些东西。想想自己,还真是这样。

对于碎片化学习,我觉得好好利用也挺好的,用手机查资料、记笔记等等都很方便。但是就怕陷入一种知识焦虑的状态中,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东西都想学,走路在学,坐车在学,这段时间在学这个,下一段时间又学那个,今天听说这个火开始学这个,明天听说那个火又要学那个,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也不成自己的体系,疲于奔命,越发的焦虑。这样看似是在学习,实际上只不过是给自己知识焦虑的一个安慰,假装很努力。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看似很勤奋,只不过是另一种不易发现、不愿面对的懒情,这和每天干着重复的不用操心的体力活,宁愿拿着微薄的工资,向别人抱怨看我多么努力,可依然也只挣到这么一点钱,也不愿用脑子想一想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没什么两样。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而过量的玩手机,过量的碎片化学习实则占据了本该属于思考的时间。套用故事中卢瑟福的话来说:你起床一睁眼就玩手机,走路玩手机,等车玩手机,坐车玩手机,吃饭玩手机,工作的间隙玩手机,下了班休息时还是玩手机,临睡前也要玩手机,那么你什么时候来思考呢?

不可否认的是手机做为现代的交流、学习、娱乐、支付等等活动的工具,想要完全抛弃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因为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不应该让便捷成为负担,更不应该让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

是时候该减少无意义的玩手机的时间了,把本该用于思考的时间还给思考。具体的方法比如可以约束自己,单日不刷朋友圈不刷微博等,或者只在下午玩手机,这样既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又可以适当的脱离手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增加思考的时间。

本周五上班忘了带手机,闲下来时习惯性地要拿手机,发现手机没带,只好拿起手边的书看了一会儿。这种感觉还是蛮好的,好像是上瘾了一种事物突然被隔离,重获了自由,又像是扎在肉里的刺突然被拔掉。一天下来我发现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是感觉充实了很多,现在我开始尝试在工作日的上午不玩手机,希望能给现在的状态带来些改变。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bob1900/blog/298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