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焦建利老师关于BOPPPS模型的习得笔记

焦老师提到:将教学议程设计成BOPPPS六个部分组成的线性教学活动,只是教学设计基本功的皮毛。那么,我在皮毛的学习停留了这么久,如果能够很好地把皮毛捋顺,也是不错的了吧。同时也给了我一个问题——除了这个皮毛,我还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深入教学设计的肌肤、血脉、骨骼直至精髓呢?
先来c初步捋一捋boppps的皮毛。
可以理解为教学设计的模型是一个模子,什么课程都可以直接往模子里套,出来就是一个看上去完整的课程设计成果。但是,光完整不一定好吃。我们还得让他吃着也香啊。这就要看内涵了。
这里的内涵包括两大部分:基础——BOPPPS六大组成部分的精益求精,提升——一方面,BOPPPS和具体学科的结合,凸显学科特色,另一方面,boppps和极简教育技术的紧密结合。这将使得教师能够获得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撑,一手获得极简教育技术的支撑。
——————————————
先来看基础。
BOPPPS六大组成部分为: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其中目标作为核心,是期望的学习产出,围绕学习产出进行其他环节的具体设计。
六个组成部分的线性关系大概可以理解为:
B我可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O解决这些问题我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能力。
p针对这些问题,我有哪些已有能力
p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更多能力
p通过学习,我获得哪些能力,程度如何
s我学习获得的知识有哪些,可以实际应用在哪里
——————————————————————
具体到教师和学生角度,又可以这样理解:
导入:
教师角度——
b:通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生角度——
b:通过导入,我知道我必须学习今天的知识,这对我很重要,我能从中受益。

目标:
教师角度——
O:本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学习目标
学生角度——
O:本课结束时,我可以期待自己达到某一个能力高度
这一环节涉及教学目标的编写。

前测
教师角度——
b:我得先知道学习者目前能力有哪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我需要做出哪些方便的调整,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我可以提供给他们什么资源。
学生角度——
b:原来我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了,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今天的知识。我在哪些方面还不行吗,今天可以有所改进。我在某些方面做的非常好。

参与式学习
教师角度——
b:规划组织参与式学习活动,表达对学生的期望,督促学生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角度——
b:积极探索、测试、心理建设以参与到学习中, 以期达到学习目标 。
这一环节涉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应用。

后测
教师角度——
b:可以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预期目标是否达成,还存在那些差距。
学生角度——
b:可以判断自己学会了多少,还需要在哪些地方 做些什么 。
这一环节涉及测试的方式方法

总结
教师角度——
b:给出阶段性学习结束的仪式感,作出结论或者总结,做出后期安排。
学生角度——
b:领会到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整个课程的前后关联。反思自身目标达成的程度。即时回顾学习资源。
这一环节涉及总结的方式
读焦建利老师关于BOPPPS模型的习得笔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A0NTU4Mw==&mid=2247490675&idx=2&sn=857d20009296543d6263d2351d499aa1&chksm=f96b3b13ce1cb205b46742460b20994771a3f8ff0989db3bf466040a2441597fc1072653c300&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92883629830&sharer_shareid=e86114a67c6fd4cc487612c2aee2695b#r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A0NTU4Mw==&mid=2247490675&idx=1&sn=f2e247a6af10f050dc8fa0e322c4fd35&chksm=f96b3b13ce1cb20576cff24183c124599f3806b906188b06cdc7eda89fa3bccc07a397704eba&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92883615573&sharer_shareid=e86114a67c6fd4cc487612c2aee2695b#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