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S5130S接入层部署堆叠
接入层堆叠的意义:<1>方便管理,登录一台可管理所有成员;不利是增加MSTP计算。
<2>上行链路如果是汇聚或核心,可连坐LACP MAD;
但是接入层不需要太麻烦,多台设备堆叠,只要有两条上行线就可以,不用全部,靠MSTP计算提供冗余;
要求:R1 作为主设备,R2作为副设备。
第一步:设置成员和优先级:
[R1]irf member 1 priority 32
(由于H3C默认优先级和成员编号都为1,我们这里只要设置最大优先级就好)
[R2]irfmember 1 renumber 2
<R2>reboot
Reboot使更改irf编号生效。
而且R2一旦改变member值,我们重启后可以看到“板卡号”变了
第二步:关闭物理端口并创建逻辑接口,并把物理接口加入逻辑接口:
[R1]int range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 1/0/50
[R1-if-range]shut
[R1]irf-port 1/1
[R1-irf-port1/1]portgroup int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R1-irf-port1/1]irf-port1/2
[R1-irf-port1/1]portgroup int Ten-GigabitEthernet 1/0/50
这里有项要注意:模拟器上需要这样做:互联口的最后一个标号不能一样,否则报冲突,起不来,比如MEM1的irf-port 1/1必须和MEM2的irf-port 2/2对应,不能和2/1,以此类推。(百度) 现实可以这样做。
第三部:开启物理端口,保存配置并**堆叠:
[R1]int range te1/0/49 to te 1/0/50
[R1-if-range]undoshut
<R1>sa
[R1]irf-port-configurationactive
当启用这条active命令,次成员都会重启,目的是让不重启的设备成为master。
验证:
*代表主设备,+代表目前登录的设备。
这时候,我们可以任意登录一台设备,可以管理整个堆叠。(默认任意一台console能管理,和华为不同)
副:5堆叠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