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的配置与衰落
RIP的配置
- router rip:启动rip(默认v1版本)
- version 2:启动v2版本
小结:
- RIP虽不常用,但它是基础
- RIP的主要工作原理是DV
- RIP的优点是简单
- RIP采用的量度是跳数,不尽合理
- RIP有三个版本:V1、V2和ng
RIP的致命缺点
设X为目的地,val[p]为p点到目的地的代价
图(a)是正常情况:B可以通过A到达X,C得到B消息后知道自己也可以到达X,只不过val[C] = val[B]+1……
图(b)A瘫痪:
- B发现自己好像不能到达X了,不过C突然告诉B我还是可以到达X,只不过代价val[C] = 2
- B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它认为它又可以到达X了,于是它在C的2跳的基础上加1变成3跳可达,val[B] = 3
- 在下一次交换,B把这个3跳的信息又交回给了C,C在3跳的信息基础之上加1跳,它认为经过4跳可达X,val[C] = 4
- 这个4跳的消息呢还会被传给D传给E,随着交换的推进,路径代价越来越大,趋向无穷,这个问题叫做无穷计数问题
- 同时在趋向无穷的这个过程中,B和C之间形成了回路称为路由环
RIP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结
- 路由环路(routing loop)
- 计数到无穷问题(Count to infinite)
- 收敛慢的问题(slow Convergence)
解决方法:
-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
- 抑制定时器(Hold-Down Timers)
- 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s)
但是这些仍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路由面临的复杂情况:
-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确定全局最佳路径,但是站得高需要付出代价
- 途经线路、站点以及目的网络都是动态变化的,最佳路径也要跟随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获取状态变化信息
- 在站得不够高、跟得不够紧的情况下,只能直接获取近邻信息,远处信息通过逐站信息传播而间接获取,有可能传播、学习到错误的、过时的信息
- 最坏情况,全网传播和学习过时的信息,永远无法达到稳定状态:算法不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