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TE ST 2110 概论(二)
SMPTE ST 2110 概论(二)
ST 2110-21:流量整形
书接上文 ST 2110-20,为了缓解 ST 2110-20 中存在的拥塞问题,SMPTE组织对视频流又有了更细致的规定。根据视频包与视频包之间的不同间隔,SMPTE组织把视频流分成了三种类型:N型(Narrow),NL型(Narrow Linear),W型(Wide),整形后的视频流如下:
其中绿色的竖条代表视频流中的每个包,绿条之间的空隙自然代表包之间的传输间隔,而图中的红线代表流带宽的变化。
从图中我们自然可以理解到:
-NL型视频信号的所有数据包在每个视频帧的持续时间内均匀分布。
-N型发送端在对应于传统SDI视频信号的VBI(垂直消隐间隔)或VANC(垂直辅助数据空间)期间内没有发送数据包。因此,类型N每个帧周期内将出现明显间隙。
-W型数据包之间拥有人为设定的传输间隙。此类别用以适应基于软件的发送端。但要注意W型会对接收端产生影响,接收端需要相应增加其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一个含有大量W型发送端的系统,需要使用具有足够大内存的网络设备来实现。
在进行了流量整形后,视频流的带宽也出现了变化,经过计算可以得出:
-NL型一直以接近9G左右的带宽恒定速率传输。
-N型先以12G的速率传输一会,再歇会。
-W型的带宽非常混乱,最高可以达到25G。
自然地,从稳定性考虑,系统集成中我们通常使用NL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文所提的发送端,ST 2110-21 对系统的接收端也进行了分类,并且要求发送端与接收端流量整形的格式上相互匹配,发送端分为三种类型:
-N型接收端:能够支持N型与NL型的发送端。
-W型接收端,能够支持N型,NL型和W型三种发送端。
-A型(异步)接收端,能支持任意类型的发送端,但同步与时钟源或者信号的相位无关。
ST 2110-22:已压缩的恒定速率视频流
提ST 2110-22 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个网站:
SMPTE ST 2110 Must Die.Org(苦笑)
开这个网站的老哥虽然是个喷子,但人家确实说的句句在理,尤其是在2110最大的问题上:未压缩的基本流导致带宽虚高。
SMPTE也试图改进这个问题,并提出了ST 2110-22 的标准,不过在国内广电行业中,ST 2110-21 尚未完全普及。ST 2110-22 协议虽然已经做出来了,但目前支持它的设备和系统非常有限。
ST 2110-22 规定的内容如下:
–支持CBR(恒定比特率)压缩格式,例如VC2
–必须是符合RFC 4855的RTP媒体类型,压缩比范围由2:1~8:1
– RTP时钟频率为90 kHz
–必须符合ST 2110-21的“ NL”或“ W”网络兼容性模型;
–虚拟接收器缓冲区模型不适用
对于ST 2110-22 , 让我们拭目以待它能带来什么,博主今后也会继续关注这部分内容。
RP 2110-23:复合高带宽视频流
RP 2110-23 在对于视频流带宽过高的方面,提出了一种和上文中 ST 2110-22 不同的思路:用多个低带宽的视频流复合出一个高带宽的视频流出来。
这种方法让我想起SQD和2SI来:
这种分割视频流的方法是时序解交织。
这种就是台里常用的SQD方法。
这种也是台里常见的2SI(Two-Sample Interleave)方法,注意SQD和2SI最好不要混用,之前就有一次总控给进来的信号是2SI,但系统里监视器设置的是SQD,图像乱了,排查了好一会才知道是这个脑残问题…
RP 2110-23 截止到今日还没有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只停留在一个构想的阶段,根据SMPTE组织的构思:
·想法是拥有一个系统,用多个低带宽流用于传输一个高带宽信号
–能传输高分辨率流,例如UHD1 / 4K或UHD2 / 8K
–能传输高帧率流,例如超过100 fps的流
–也称为“多端口”
·每个子流都是有效的ST 2110-20 / 2110-21流
–时间戳绑定到原始帧
–符合时序模型
只能说思路上好像又有点回到了 SDI over Cable 的时候。当时说要传4K信号的时候,带宽不够,就用四根3G的线来复合出一路12G的信号,RP 2110-23 的思路就像是当时的延伸。同样地,对 RP 2110-23 标准,博主也将继续跟进,让我们对它拭目以待。
后续
后续更新的内容主要是 ST 2110-30, ST 2110-31 等内容。
欢迎大家发邮件来[email protected]互相交流心得!
*主要参考资料:
[1]: https://www.smpte.org/
[2]: What is SMPTE ST2110 and Why Does It Matter? - John Mailhot
[3]: SMPTE ST 2110 in 60 Minutes - Wes Simp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