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精讲精练笔记
#Photoshop精讲精练笔记#
第一章 PS设计基础
1.1工作区和工作流程
【1】工作区如图所示
面板可任意移动组合
【2】三种方式调整照片亮度方式
1.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拖动滑杆
(粗略,无具体明确信息)
2.图像—调整—色阶
(数据有明确意义)
3.通道面板—Ctrl键+点击通道RGB缩略图—获取图像亮度选区—回到图层面板将亮度选取选区新建为一个新的图层–更改混合模式为滤色(若一次操作亮度不够,多次复制亮度图层)。
(三个分量对应三个取色步骤,推荐使用)
【3】工作区的操作和使用
1.可手动排列文档窗口,自由组合面板。
2.PS排列文档:窗口菜单命令—排列。
3.三种屏幕模式:
(1)Tab:隐藏或显示工具面板和其他面板最大化文档可视区。
(2)Shift+Tab:隐藏或显示其他面板。
(3)F:在三种屏幕模式之间切换:a.标准屏幕模式(默认)
b.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
c.全屏模式
1.2色彩基础和吸管工具
本节重点:学习数字设计的色彩基础知识
【1】红绿蓝(RGB)色轮
【2】Munsell色彩矩阵
【3】吸管工具组
1.吸管工具选项:取样大小–取样点–平均–区域颜色。
2.颜色取样器工具:
(1)打开:窗口菜单–信息面板。
(2)删除取样点:按住ALT键,点击取样点,点击选项面板“清除全部”按钮。
3.吸管内容:(1)标尺:度量两个取样点间距。
(2)计数:按点击顺序标记数字。
(3)删除计数点:按住ALT键,点击计数点。
1.3拾色器和色彩空间
【1】说明:吸管工具只能在图中选取颜色,若想获取颜色不在图中,使用拾色器。
【2】拾色器的是四种色彩模型
1.HSB:色相/饱和度/亮度
2.Lab:明度/a分量/b分量
3.RGB:红/绿/蓝
4.CMYK:青/洋红/黄/黑(定调色)。
【3】模型介绍
1.RGB色彩模型:对应色轮上的红色、绿色和蓝色三原色,使用这三个分量来描述某一种颜色。
2.CMYK色彩模型:对应色轮上的三原色的补色青色、洋红和黄色,以及黑色。使用这四个分量来描述某一种颜色。
3.Lab色彩模型:使用三个分量明度和a、b来描述某一种颜色,a从品红到绿色,b从蓝到黄。从数学模型而言,能更好应对人类视觉。
4.HSB色彩模型:将色彩分解为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三个分量比较易于理解和操作,可以将这三个分量视为三个取色步骤。
【4】HSB取色色步骤
1.选择色相值,对应色轮上的度数。
2.选择饱和度,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多少白色。
3.选择亮度: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多少黑色。
【5】色彩空间
1.如图
2.色彩模型+色域=色彩空间
3.Lab模型对应于人眼色彩空间,但不能应用到显示器或印刷设备,印出时缺失大量绿色和蓝色,需要转换色彩空间。
1.4数字图像处理:尺寸更改
【1】文档内容基础
1.文档大小:图像文档在ps内部已无损方式存储所占用的体积。
2.文档尺寸:图像文档的宽和高在某个度量单位下的数值。
3.文档标签页:名字+放缩率+色彩模式+几位通道。
4.文档配置文件:编辑–颜色设置/指定配置文件/转换为配置文件。
5.分辨率:PPI、DPI
【2】数字图像处理:尺寸更改
【3】调整文档尺寸
1.图像大小:设置图像的宽、高和分辨率,注意等比例缩放和重新采样选项。
2.打印尺寸(视图菜单):根据PS预设参数,在屏幕上显示图像文档的实际尺寸(物理尺寸)。
3.问:如何使视图打印尺寸获得精确显示。
答:(1)更改预设分辨率,以便“打印尺寸”命令能发挥正常功能。
(2)在首选项的“单位与标尺”面板中,填写正确的与当前设备屏幕属 性一致的屏幕分辨率数值。
4.画布大小:设置画布的宽和高。注意:如果新画布大于旧画布,增加部分将自动填充背景色或透明,如果新画布小于旧画布,文档将被裁切。(可使用相对选项进行计算)
5.裁切工具:一部到位地将图像大小和画布大小两个功能结合在一起,注意不要点击“删除裁剪的像素”,若想恢复对应于图像菜单–显示全部命令
1.5数字图像处理:文件格式
【1】保存文档相关命令
1.文件菜单:存储/存储为/导出–导出为…/导出–存储为Web所有格式(旧版)。
【2】将背景图层转换为普通图层
1.快捷键:Alt+双击图层面板中的背景图层。
2.菜单命令:图层菜单–新建–背景图层…
使用文件菜单–导出–存储为Web所有格式(旧版),便于观察最后结果和相互对比。
【3】格式的学习
1.JPG格式:不支持透明度,透明区域被自动填充为背景色;选择适当的品质已获得文档体积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
2.PNG8格式:支持索引透明,每个像素只能是全透明(100%透明)或者不透明。
3.PNG24格式:支持Alpha透明,每个像素都拥有256级别的透明度,4.GIF格式:支持索引透明,每个像素只能是全透明(100%透明)或者不透明;只有拥有至多256种颜色(索引颜色);支持动画。
第二章 绘画、修饰、选择工具和选区初步
2.1画笔工具组和绘画
【1】画笔工具组(B)
1.调整笔刷快捷键:[]方括号键(切记关闭中文输入法否则可能无效)
2.调节笔刷硬度:{}花括号键
3.不透明调整:(1)输入数字。
(2)光标放在不透明度文字上左右滑动。
(3)直接按数字键(0为100%不透明度)。
4.第二个属性调整:shift+0-9数字键
2.2历史画笔工具
【1】注意
1.防止历史记录无法恢复时,在操作前点击创建新快照。先保存,再操作。
2.历史记录选项中有“允许非线性历史记录”可保存所有历史,但是时间线混乱。
【2】铅笔工具:
1.硬度永远100%效果的画笔工具。
2.自动抹除功能:在前景色上绘制背景色,非前景色上绘制前景色。2.3橡皮擦和油漆桶工具组
【1】容差:填充色范围可以认为是宽容度
【2】渐变工具组(G)
渐变编辑器:新建颜色透明度
【3】蒙版图层
(1)将背景图层改为普通图层:ALT+双击图层
【4】橡皮擦工具(E)
1.橡皮擦工具—反画笔
2.背景橡皮擦工具(注意取样和限制选项)–反颜色替换
3.魔术橡皮擦–反油漆桶
2.4仿制图章和修饰工具组
【1】仿制图章章(S)
1.按住ALT点击鼠标,将点击处定为仿制源。
2.对齐:若对齐,每一次绘制都以同一个仿制源为起点。若没有对齐,每一次绘制都重新以仿制源为起点。
3.窗口—仿制源
对仿制源进行实时操作和修饰操作。
【2】修饰工具组(J)
1.污点修复画笔-----带有智能修饰功能的画笔
2.修复话----带有智能修饰功能的仿制图章
3.修补----带有智能修饰功能的橡皮擦
4.内容感知移动----带有智能修饰功能的移动
2.5.1 选区初步:选框工具组、选区基本操作
【1】矩形选框工具
重点理解:选区是一张灰度图
1.选区的三种制作模式
添加到选区—并集(shift)
已有新选区 从选区中减去-差集(Alt)
与选区交叉—交集(shift+Alt)
Shift—绘制正方形/正椭圆
没有新选区 Alt—以开始鼠标落点为中心点
Shift+Alt–以第一点为中心的正方形/正椭圆
【2】选区基本操作
2.5.2选区初步:套索工具组、选区变换
【1】套索工具组(L)
1.套索:SHIFT并集
ALT 减去
SHIFT+ALT交集
2.多边形套索:多次点击自动连成多边形。
【2】选区变换
1.选区变换:内烁虚线所构成的选区形状进行变换。
2.选区变换–选择:(1)修改:边界/平滑/扩展/收缩/羽化。
(2)扩大选取、选择相似
(3)变换选区
【3】选取内容变换
1.选取内容变换:对选区所选内容进行变换(一般限于当前的图层或图层蒙版)。
2.选区内容变换–编辑—变换区。
【4】实例:对齐井盖
1.椭圆选框
2.选区不完美–选择–变换选区。
3.做完选区时点击确认。
4.选区内容变换(图案变换)–编辑–自由变换/…
5.“变形”效果中九宫格节点边线可任意拖放
2.5.3选区初步:快速选择工具组、选择命令
【1】快速选择工具组(W)
1.快速选择工具:可视为有选择功能的画笔工具,默认是添加到选区。
2.魔棒工具:可视为有选择功能的油漆桶工具。
选择中 色彩范围(对比不分明时)–吸管工具
焦点区域(有明显焦内焦外区域)–焦点区域添加工具
主体–可智能识别进行选择
2.5.4选区初步:选区是一张灰度图
【1】快速蒙版模式编辑(Q)
1.快速蒙版编辑状态:(1)按钮中心圆成黑色。
(2)文档标题显示快速蒙版4个字。
(3)图层面板底色为设置红色。
【2】选区做法
1.在普通模式下,使用选框工具制作一个选区。
2.在快速蒙版模式下,使用画笔工具绘制图案,退出快速蒙版得到对应的选区。
第三章 明暗调整和选区进阶
3.1直方图和明暗调整基础
【1】窗口–直方图:
显示图像的信息的统计数据,从左至右依次显示从0-255的色阶,也即从黑到白。
【2】重要的明暗调整命令:图像–调整。
1.亮度/对比度:简单调整,调整数值与直方图读数无直观联系,不建议使用。
2.曝光度:多用于高动态范围HDR图像,对于普通图像,一般只用曝光度选项有意义,它等同于摄影中的曝光值。
3.阴影/高光
3.2明暗调整进阶
【1】色阶:色阶命令通过调整图像的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强度级别,从而校正图像的明暗和色彩。
【2】色阶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1.输出先于输入。
2.色阶中间的灰色滑杆用于修改对比度。
3.黑场、灰场、白场吸管:用于将原图中的某个色彩指定为新的黑色、中灰色或白色,从而整体性的更改整张图像的明暗和色彩。
【3】曲线:曲线命令可以调整图像的整个色调范围内的点,也可以将任何输入变换为任意的输出。
##打开个面板均有自动命令,与色阶或曲线的选项按钮提供的自动颜色校正之间的关系##
1.自动色调=调整每通道的对比度。
2.自动对比度=增强单色对比度。
3.自动颜色=查找深色与浅色
3.3图层和调整图层
【1】调整图层与非破坏是修图
背景图层解锁为普通图层:ALT+双击
基本快捷键 图层编组CTRL+G。
取消图层编组CTRL+SHIFT+G
##直接用菜单命令调整是破坏式修图,它会直接更改选定图层的内容,若想反悔,只能通过历史记录直接删除调整数据。
【2】建立调整图层的三种方法:
1.图层面板下方“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
2.窗口菜单–调整面板。
3.图层菜单–新建调整图层菜单。
注意:图层蒙版缩略图周围的选择角框表明了现在选定的是图层蒙版。
第四章 色彩调整选取进阶二
4.1色彩调整基础
准备说明:明暗和色彩调整是相互联系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1】色彩调整
1.重要的色彩调整命令,图像–调整。
2.色阶和曲线
创建调整图层中
自然饱和度
【2】色相饱和度:色相/饱和度/明度–对应HSB模型.
##如何选择并细化特定的色彩范围?##
点击参数窗口中的抓手图标进行调节色相等等,只针对有当前选中颜色的区域,若图案上有一些颜色没有效果,可更改下方两条带滑轮的色带,拉大范围。
4.2色彩调整进阶
【1】色彩平衡:针对阴影、中间调和高光三个明暗区域调整,三对颜色的平衡关系。
【2】可选颜色:针对六个原色和黑、中性色、中灰、白一共9个色彩,调整每一个色彩的三个原色(印刷色)以及黑色。
另:1.此命令本来用于印刷场合,但也可应用于RGB图像,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果。2.使用可选颜色前先了解自己,主要想针对哪个颜色进行调整。
【3】匹配颜色(非调整图层):将一个图像中的颜色与另一个图像中的颜色相匹配。
- 不满意当前颜色可打开另一张
- “源”中修改
- 之后还可以利用色阶/曲线进行调整。
【4】三个色彩调整命令的区别和适用性
色彩/饱和度:针对色彩范围
色彩平衡:针对明暗范围 都有调整图层都可用蒙版
可选颜色:针对某个颜色
4.3色彩与黑白
【1】图片转为黑白色 - 图像–调整–去色。(会破坏性修改原来图层)
- 调整图层–色相/饱和度—饱和度-100(有局限,无法选择什么样的颜色调成什么样的黑白)
- 黑白:综合了选区、色彩选择、色彩调整与黑白调整,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同时保持对各个颜色的转换方式的完全控制。色彩选项提供了额外的着色功能。
- 阈值:对于给定的某个阈值,将对应色阶之下的图像转化为黑色之上的图像转化为白色,可作为中间步骤
4.4选区进阶二:色彩和明暗调整实例
本节重点:综合使用色彩调整和明暗调整和选区所有知识,对于严重偏色曝光不足图片进行综合调整。
【1】使用直方图:分析图像:整体特征。
【2】复制背景图层:原背景图留作备用。
【3】添加曲线调整图层:作为测试。
【4】使用带有渐变效果的图层蒙版:依据上述分析,初步调整全图的明暗。
【5】分析人像细节:考虑后续调整方案,绘制选区尽力保证提亮暗部,同时亮部不会更亮。
第五章 选区进阶三:规则边缘实例
5.1选区进阶三:规则边缘实例
本节重点:学习如何选择有规则边缘的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1】选择有规则边缘的物体
准备:窗口–排列–为••新建窗口–双联并排,将两个窗口并排显示,以便观察不同部分不同缩放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参考。(这两个窗口的内容将会随着文档的更改而实时同步)。
1.高版本ps,可尝试使用选择–主体获得智能选出的人像。
2.磁性套索
(1)善于用Q切换快速蒙版编辑状态,借助指示色确认选区状况,因为普通状态的闪烁虚线,不仅往往会有碍观察,而且无法显示小于50%程度的选区(虚化/羽化)。
(2)快速蒙版编辑状态中,选区成为一副灰度图,可以使用任意适合的绘图工具或调整命令进行修改。(用白色画笔抹除不需要)。
##磁性套索工具使用要点,包括更改、大小、选择落点等##
智能落点–为落下可点击–错点有backspace点击可删除。
(3)直接点击右方图–背景图层转化为普通图层–添加蒙版(会将选区作为蒙版)–填充图层(纯色/渐变/图案…)蒙版。
(4)如果边缘区毛躁,使用快捷键反斜杠“\”。(在原图以指示色叠加显示图层蒙版,以便观察对比,选中蒙版,用黑色笔刷修改)。
3.选择并遮住
(1)打开方式:选择菜单或属性面板的蒙版界面。
此功能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独立操作界面,包括几种选择工具和若干参数调节,可以一站式调整选区及其边缘。(旧版本为调整边缘),
(2)各种选项内容:
选择并遮住工具栏:除了精选原有的快速选择画笔和套索工具,还有专门的调整边缘画笔工具,无其他。
选择并遮住视图模式
选择并遮住边缘检测:边缘越柔和,半径应当越大,智能半径允许选区边缘出现宽度可变的调整区域。
选择并遮住全局调整
平滑:更为平滑的轮廓
羽化:模糊
对比度:清晰
移动边缘:向内外移动轮廓调整
边缘画笔/普通画笔工具进行修改绘制
选择并遮住输出设置:一般还设置为蒙版图层。
注意:净化颜色设置将会破坏式地更改原图的彩色边缘,(被替换为附近完全选中的像素颜色)。
【2】半透明物体的选区制作
准备:shift+点击蒙版图层–关闭蒙版。
1 制作选区边缘
小技巧:任何时候按住空格键,当前工具都会暂时变成抓手,以方便移动。
2.(1)复制选区内容,(Ctrl+C)。
(2)进入快速蒙板(Q)。
(3)在快速蒙版编辑状态中,原位粘贴刚刚复制的(来自原图的)选区。(也可图像–选择性粘贴–原位粘贴)
(4)退出快速蒙版获得最终选区。Ctrl+J,复制蒙版图层左方图层缩略图–可观察实物是否为透明,(若觉透明度不够,可Ctrl+J,多复制几层),也可新建图层填充图层–观察透明效果。
##理解半透明度选区的关键人在于意识到选区是一幅灰度图,蒙版状态中的不同程度的灰色,代表普通状态中的不同程度的选择,也即不同程度的透明度,借助以图选图思维,将原图直接粘贴到快速蒙板中,那么原图将转化为相应的灰度图,等同于去色,也就直接对应着半透明选区。
5.2选取进阶三:复杂边缘实例
本节要点:学会如何制作复杂不规则边缘选区
准备:测试性的添加一个曲线调整图层,大幅度更改明暗,观察图片特征。
【1】制作复杂不规则边缘选区
##以图选图##
这种制作选区策略根本在于以原图为基础,通过各种调整制,作出一招张能够对应最终选取的灰度图,除非需要半透明区域,否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张灰度图都应当做到尽可能的黑白分明,以便对应清晰的选区和非选区。
1.通过去色(Ctrl+shift+U)获得灰度图或用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获得非破坏式去色结果。
2.新建色阶调整图层,进行明暗调整,注意密切参照色阶,并观察原图边角部分。
3.尝试再调整图层的图层蒙版中制作渐变,以此保护边角区域,可选择合适渐变。
4 如果效果不好
(1)建议使用颜色取样器工具,对若干特征区域进行取样,一边观察取样点颜色,一边调整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
(2)如果想修改用蒙版中的浓度修改也可以。
##减淡工具组(O)##
减淡:提高亮度
加深:降低亮度
海绵:提高或降低饱和度简单和加深工具。
特别之处:可以指定范围为阴影、中间调或高光非指定范围不受影响,可以分开调解,而不影响其它两个。
5.调整图层中减淡工具无法使用,需先合并图层。(类似绘图操作等只能在像素图层上进行,因此就需要将调整图层和像素图层合并为具有调整效果的新的像素图层)。
(1)合并图层:图层菜单或图层面板进行选项–合并可见图层
(2)盖印:
6 将灰度图转化为选区的两个主要方法。
方法一:通道–按住Ctrl点击通道缩略图RGB获得通道灰度图对应的选区(若白色部分被选中,反选)。
方法二:快速蒙版–在普通状态下复制灰度图,然后进入快速蒙版编辑状态,粘贴之。
7. 添加纯色填充图层,以便观察选区。
8. 原图的待选区域边缘而非制作的边缘。编选区边缘部分有问题或有瑕疵,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改善或修补制。
(1)Alt+拖动图层复制到颜色填充图层,得到纯色选区。
(2)图层中并列的另一张图填充为要求纯色
(3)画笔精心绘制
【2】滤镜制作
新建图层–在选区图下方–滤镜菜单–渲染/云彩…
5.3选区进阶三:综合实例
本节重点:1.综合运用所学技能,分区域对待复杂图像制作整体选区
2.色彩调整命令与选区制作
【1】制作整体选区实例
1.分析图像整体情况和细节,考虑使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对待各个不同的区域。待选区域和布选区域的亮度特征趋于一致时,无法用针对全图的明暗调整来区分。
2.考虑各种颜色彩调整,以便制作区分度足够高的灰度图。
3.尝试使用黑白调整图层。单独调整不同色彩分量的灰度。
4.(1)尝试叠加色阶调整图层,继续更改灰度图。
(2)尝试通过可选颜色调整图层,“预先”加大原图色彩的区分程度,以便黑白调整得到更好的效果。
5.Ctrl+shift+Alt+E所有可见图层叠加后再用画笔等修改。
注意:1.在非破坏式编辑不能有顾及之处,需要以绘画的方式认真修改细一些。2.对于原图缺失边缘信息的区域,只能考虑额外的技巧去解决,例如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复制其他部分,甚至手工伪造细节等等。
6.边缘处分开选出选区,针对性单独解决(各种色彩调整图层使用直至调为黑白分明)
7.黑白分明后制作选区,分不清选区时可随意用一个选框工具在选区内外测试,加号为选区外侧。
8.可关掉一系列中间步骤查看。或可以直接将选区设置为蒙版,当边缘太生硬,蒙版调整面板中可调羽化,或者将蒙版继续改为选区使用选择并遮住,进行精细调整。
5.4深入理解选区
本章重点:1.示例做具有不规则复杂、半透明边缘的白云选区。
2.以图选图重要思路
【1】四种思路:
1.常规工具(效果不好)。
2.常规选择命令如彩色范围(效果中等)。
3.(1)使用矩形选框工具M选出大概的范围。
(2)CTRL+C复制此范围。
(3)进入快速蒙版中–编辑–选择性粘贴–原位粘贴退出–反向(4)色阶调整明暗。
注意:处于快速蒙版编辑状态中,不能用调整图层,必须用菜单命令,不想要的地方,尽可能白或透明。
(5)将选区转化为图层蒙版(非破坏式编辑)。
(6)可新建纯色填充图层作为背景,观察边缘透明程度。
4.去色—色阶–想要的地方尽可能黑,不想要的地方尽可能白–选区(Ctrl+点击RGB通道)–原图添加蒙版–反向(CTRL+I)–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
【2】以图选图重要思路
1.选区=灰度图
2.对于复杂的选区图像,可以考虑通过原图去制作,选区操作时,需将原图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对应意图获得的选区。
3.快速蒙版中的指示色,应当被理解为黑色或不同程度的灰色,而透明为白色
第六章 混合模式滤镜和智能对象
6.1变暗和变量组
准备:CTRL+RGB通道–亮度选区–新建选区图层–更改混合模式为滤色混合模式。
最重要的三组:变亮组,变暗组,对比组。
【1】 变暗组
1.变暗:取混合图层中最暗值,可以调整图像亮部。
2.实例:使用变暗混合模式和模糊滤镜制作特殊人像效果。
右键转化为智能对象,像素图层转化为智能对象图层。对于智能对象所有可用的滤镜,将以非破坏是编辑的方式成为子图层,智能滤镜可以随时更改,还额外增加了一个滤镜蒙版。
3.正片叠底:两图层像素相乘,计算结果为更小的数字,即更暗的颜色,但是对于黑色和白色的效果不变。
4,线性加深,颜色加深,画笔模式颜色加深。
【2】变亮组
变亮:取亮度最大值可调节暗部
6.2 对比组和其他
【1】叠加:两倍滤色VS两倍正片叠底
实例:使用叠加混合模式和填充图层制作暗角晕影
- 滤镜–镜头校正–自定–增减晕影。
- 非破坏式修图,更加多元化。
新建纯色填充图层选为纯黑色–自带蒙版,用渐变工具选择黑白渐变–混合模式改为叠加。
【2】实用混合模式:只有6种颜色,波普风格。
【3】差值混合模式:可分析图像
6.3三步法调色实例
1.添加纯色填充图层
2.指定混合模式为变暗
3.再添加一个纯色填充图层。
4.混合模式为变亮
5.再添加一个纯色填充图层。
6.叠加产生对比效果,一键关闭其他图层可见,快捷键ALT加点击想要留的可见图层的眼睛图标。
7.如何通过混合模式而非选区引入其他图像进行混合?
(1)将其他图像复制粘贴在当前图中。
(2)其他图转化为智能对象时缩放不影响画质。
(3)混合模式修改。
通过以图选图制作图层蒙版,CTRL加点击RGB通道–获得图片亮度选区—新建蒙版图层–用色调将蒙版调为黑色
6.4修图实例和计算机应用图像命令
本节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混合模式和滤镜效果,去除人像面部斑点。1.寻找斑点最为明显的通道,复制新通道拷贝备用
2.对拷贝通道施加高反差保留滤镜。
3.对拷贝通道添加混合模式效果。
4.针对前一步得到的新通道重复执行。
5.CTRL加通道获得选区。
6.点击通道面板的RGB通道回到原图,在图层面板新建曲线调整图层,则当前选区自动作为图层蒙版载入。
7.如果对于曲线的调整方向不满意,可以反向图层蒙版。当然也可以在前一部队选区反选之后再添加调整图层
6.5创意设计实例
1.添加阈值调整图层,获得黑白人像效果。
2.添加纯色填充图层。
3.选择一种混合模式。
4.图层有点多时可以进行编组。
5.将一个复制一份。继续修改新组的纯色填充图层。
6.选一整组用移动工具。
7.更改组的混合模式。
8.新建纯色图层,在组的下方用以构造白色背景。
9.将普通像素图层转化为智能对象,以便获得智能滤镜特性。
10.查找边缘滤镜。
11.将具有查找边缘滤镜的图层移动到上方,更改为滤色混合模式
第七章 字体、矢量和图层样式
7.1.1字体和排版基础一
【1】字体的基础知识
7.1.2字体和排版基础二
【1】衬线体VS非衬线体的不同用处。
【2】字体使用的若干规则。
1.CRAP原则:对比、重复、对齐、邻近。
2.不要用旧式中文字体中的等宽英文体。
3.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要使用中文斜体。(苹果系统中无中文斜体)4.中英搭配是一般来说应该使用宋体/黑体中文与衬线/无衬线英文结合。
5.同一版式使用的字体数量不要超过三种。
6.多看优秀的设计,培养感觉
7.正式出版场合不要使用中文非规范字体
7.2文字工具组T
【1】不同文字类型
1.直接点击文档将生成文本(点状文字)更改点状文字形状,等同于对其进行自由变换。
2.托放鼠标绘制文本框将生成段落文字(区域文字)更改区域形状,文字内容将重新排列。
【2】点状文字和区域文字可相互转化。
1.在文字图层的右键菜单中选择“转化为…文本”命令。
2.选定文字图层,在文字菜单中选择转化为文本命令。
7.3矢量绘图工具组
【1】矢量绘图工具组包括
钢笔工具P
路径选择工具A
形状工具组U
【2】钢笔工具组
1.钢笔工具:点击并拖动鼠标绘制得到的贝赛尔曲线的锚点拥有手柄,可使用直接选择工具调节曲率。
2.转换点工具:(1)点击曲线锚点,可以将之转化为直线锚点。
(2)点击并拖动直线,锚点可以将之转化为曲线锚点。
(3)点击并拖动手柄,可以将曲线锚点转化为转角锚点(两根手柄方向线不在一条直线上)
(4)使用直接选择工具A拖动手柄,两根手柄方向线将始终位于一条直线上,这样的锚点称为对称曲线锚点(方向线长度相等)或平滑曲线锚点(方向线长度不等),使用转换锚点工具拖动手柄,可以将两根手柄方向线变成折角,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锚点称为转角锚点。
【3】形状工具组
1.形状工具的三种绘制方式:形状、路径、像素。 - 绘制形状:是具有填充和描边属性的路径,同时将生成专门的形状图层。
- 绘制路径:无填充和描边,可在路径面板中进行管理和额外操作
- 路径面板,包括当前工作路径和存储处下来的路径.
- 绘制像素:栅格化之后的矢量图形得到的是普通的像素图形。
【4】矢量蒙版
每个图层都可以拥有一个图层蒙版和一个矢量蒙版
7.4图层样式初步
本节重点:实例使用矢量形状与图层样式绘制水滴。
1.使用形状工具绘制。
2.使用直接选择工具,调水滴曲线。
3.将形状图层的填充设定为0%,隐藏其填充和描边视觉效果。
4.添加图层样式,投影/内阴影(勾选全局光内发光)。
5.可用矢量绘制高光带。
6.水滴区域的背景图像进行变换,以模拟水滴的凸透镜效果。
7.其对背景图层的上述选区进行复制,并进入自由切换,自由变换。8.点击自由变化和变形模式切换按钮,进入变形模式,直接使用ps预设的某种变形效果。
9.若变形效果包括太多可点击获得选区,在选区图层中添加蒙版
7.5图层样式进阶
【1】图层样式内涵
【2】实例:使用矢量形状与图层样式绘制金属质感徽章和文字挖空效果。
1.内阴影:更改混合模式,用以制作高光效果。
2.内发光:更改混合模式,用以制作阴影效果
3.使用矢量模板制作徽章表面的凸起高光
4.使用斜面和浮雕制作挖空文字边缘的立体效果。
5.高级混合中的挖空设置:制作文字在徽章中的镂空效果.
6.使用光泽:制作金属立体效果,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等高线,并调整其细节设置
第八章 自动化处理
8.1动作及其应用
本节重点:进入关于自动化学习。
【1】动作
1.动作面板:此面板用于统一查看、管理、录制和修改动作面板,菜单中复位动作可重置为默认状态。 - 动作的录制:(1)动作的建立和存储分享都依附于动作组。不要更改ps的默认组。(2)创建新动作按钮,新建动作可指定专门的快捷功能键和指定颜色。(3)开始记录按钮呈现红色处于录制状态,如果修改已有动作,可以在选定动作或步骤之后,手工点击此按钮开始录制。(4)停止按钮,录制完毕。后期可选中动作中的任意一个步骤,继续录制新的步骤,或者对其进行查看或更改、删除等操作。
- 录制中的某一步中可以插入菜单项目项目插入停止、插入条件
8.2批处理与动作
【1】录制动作
【2】批处理设置
1.“播放”:选择动作组和动作。
请注意,如果需要对文档执行不涉及动作的批处理命令,使用文件菜单>>脚本>>图像处理器。
2.“源”:选择需要批处理的文档。
请注意,其中的“覆盖动作中的命令”选项,需要与动作中的“打开”步骤相对应;目前不要勾选。
3.“目标”选择批处理结果的存储方式。可以设置文件命名的格式细节
请注意,其中的“覆盖动作中的存储为命令”选项,需要与动作中的“存储”步骤相对应;目前不要勾选。
【3】导出
1.为了实现自动化的图像资源功能,必须根据一些命名规则去编写想要导出的图层或图层组的名称。
启用图像资源
2.(文件菜单>>生成)处于启用状态下它的左边会有一个勾。
3.开启图像资源功能之后,无需额外操作,符合命名规则的图层或图层组将根据命名,自动导出符合其内容尺寸(而非PSD文档尺寸)的图像文件,并存储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4.在PS中进行任何更改,都将实时地自动获得新的导出图像文件,无需任何额外操作。
注意:由此,PS中频繁的操作有可能会耗费大量计算机资源用于实时生成图像,一般建议仅在适当时机开启此功能,平时最好关闭。
8.3其他自动化功能和图像资源
【1】图像处理器(文件菜单>>脚本)
优点:1.调整尺寸时针对的是最长边,以便保持原图比例不变。
2.动作可选(而批处理必须指定动作)
3.可以保存常用设置供下次使用
【2】联系表(文件菜单>>自动)
优点:1.调整尺寸时针对的是最长边以便保持原图比例不变。
2.动作可选(而批处理必须指定动作)。
3.可以保存常用设置供下次使用
#PS大多数内置的批处理自动化功能都在文件菜单–自动,但也有一些类似命令则出现在文件菜单–脚本。因为后者都是使用PS支持的脚本语言撰写的小型插件。这些脚本语言包括Windows系统下的V BScript、Mac系统下的AppleScript以及跨平台的JavaScript等。
【3】输入数据(图像菜单>>>变量>>数据组)
1.数据组窗口实际上和刚刚的变量窗口是同一个,可以在左上角下拉菜单中切换。
2.点击创建新数据组按钮,为变量输入具体数据(一个具体的名字)。由于一个PSD文档可以存在多个变量,所以称为数据“组”。
【4】应用单个数据组(图像菜单>>应用数据组)
通过此窗口选择某一个数据组,预览或应用其数据到图像文档中。
使用图像处理器(文件菜单>>脚本),将上一步生成的多个PSD文档批量转换为其他常用图像格式。由于此处并不涉及动作请勿使用批处理(文件菜单>>自动)。
8.4变量和数据组
本节重点:学会批量制作头像加文字图像
【1】新建
2.新建一个文本图层,这个图层稍后将被定义为定量
3.记住图层的名字,稍后将会在变量定义面板中说明它
4.对于“姓名”图层,勾选“文本替换”将之视为变量,然后在下方输入变量名。注意:图层名字(“姓名”)与变量名(“name”)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2】输入数据(图像菜单>>>变量>>数据组)
1.数据组窗口实际上和刚刚的变量窗口是同一个,可以在左角下拉菜单中切换。
2.点击创建新数据组按钮,为变量输入具体数据(一个具体的名字)。由于一个PSD文档可以存在多个变量,所以称为数据“组”。
3.应用单个数据组(图像菜单>>应用数据组)
通过此窗口选择某一个数据组,预览或应用其数据到图像文档中。4.定义变量
注意,有星号的图层表明它是变量
5.输入数据:请注意,同一个数据组中的多个变量在“名称”下拉菜单中选择,所有数据值将以表格形式显示在下方
【3】预览和应用单个数据组
【4】批量导出全部数据组
【5】新建
1.新建一个像素图层,按照常规操作调整图像显示效果
2.如果像素图层是智能对象,那变量类型只有“可见性”这一种。
3.将智能对象栅格化,使之成为普通像素图层。
4.普通像素图层的变量类型可以选择“像素替换”,也即替换为其他图像。(有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