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学生的德国初创之路,恪守不加班信条
公告:
因企鹅爸爸审核规定,本公众号从《德国IT那些事》更名为《欧盟IT那些事》。
两个中国人在德国开启的初创荆棘之路,创业艰难,技术创始人却恪守不加班的信条。
作者 | 易能科技/鞠昊东
地点 | 德国亚琛
时间 | 2020 五月
每个员工来之前,我都会跟他们骄傲的说,我们从不加班。我们公司由小做大,由一个人做到七八个人,但始终没有变化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加过一天班。这都是我逼着我的合伙人做的,因为我是真的懒。
1初创,起点
我们公司成立于去年3月份,到今天,成立差不多刚刚好一年有余,过去的一年诸多辛苦自然不必提,如今也算是将将在德国打开一些微小的局面。我们公司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由于团队成员比较优秀的缘故:),我们的技术栈几乎包括了中等部署量级以下的所有已知的技术,从前端到后端,从移动端到嵌入式开发,我们还拥有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经验,和应对高并发需求的技术能力。
我们制作的产品和合作伙伴涵盖了德国的各行各业,从服装餐饮,到物流运输,从大型超市,到外国企业,直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在各个渠道中不断的拓展各式各样的客户,并逐步的提升技术力和生产实力。
2我们的故事
还是先说回我们的故事。
我和我的合伙人一起开公司之前,我也零零星星接一些私活,一开始是做WordPress网站,然后是做一些简单的开发。那时候还是学生,总会被坑。记得刚开始是一个姓白的老哥让我做一个旅行方式价格计算器,那时候说实话除了自己做过一些兴趣上的小项目以外,也没有做过开发,计价还是按照代码行数,每50行10欧。现在想想要是当时不用C用java怕不是发了。
一个计科学生和一个开发人员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总会低估开发一个软件的实际难度。记得刚开始做网站的时候,听说客户找德国人做一个网站要三个月,顿时忍不住批判德国人效率之低,进度之慢。要我来看,写个模板,放点文字,这些开发要不了什么时间,为什么拖了这么久呢?
我就做,做了一版又一版,做得越好,越惹麻烦。项目天天接,很多都藕断丝连,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本来是挣点零花钱,改善改善生活,却被无数微信通知和电话铃声吞没。以至于后来看见手机响了就下意识的烦躁。
后来有一次吃兄弟烤吧的时候,(兄弟烤吧真的挺好吃的,是我在德国吃过的最正宗的烤肉)一边正看书,正撸着串呢,就接一个电话,要我立刻处理一个维护问题。后面的羊腰子也顾不上了,骑上我的自行车就狂奔回家,打开了电脑。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用来获取自由的工具,把我束缚住了。我看着电脑屏幕,屏幕背后的网络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那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需求,永远不可能结束的维护和永远也不能断线的用户。
有的人总是说,他不在乎别的,他只在乎钱,因为有了钱就什么都有了。我不在乎钱,从来都不,我只在乎后面那个‘什么’,钱早晚都会有,就算没有也不重要,但我们如今正在度过的人生每一刻都不可能复原。钱可以买到优渥的生活,可以买到iPhone 11,可以让拜金的人毕恭毕敬,可以让亲戚朋友钦佩,它似乎代表了所有的美好的事物,但是这都不是真的。钱就是人生的分数,我们用这种分数获取这样那样的奖品,但我认为,仅仅只是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用这些奖品来装点我们的虚荣,我们已经度过了应试教育的青春,没有必要再度过应试教育的人生。
君子居易而俟命,尽管很难真的去成为一个君子,但首先我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橘子。
3我的规矩,永不加班
从那一刻起,我就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至少是有话语权的公司。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佛系的程序员很难进入996浪潮的竞争,只得在大潮之中建立一方桃园和孤岛,任外面狂风暴雨,我自佁然不动。
所以当我的合伙人找到我的时候,我跟他定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我不加班。
不加班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不加班代表我们希望始终按照时间交付我们的软件,不加班正是为客户负责的表现。没有人想要赶工而出的产品,没有人想要怨声载道的敷衍。不加班代表了我们对于员工的尊重和对效率的另一种理解,加班意味着剥削员工的剩余价值,意味着将员工视为劳动的机器。我们是工程师,工程师要有尊严,有尊严的工程师才具有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能力才是我们唯一需要支付报酬的部分。
不加班是一种底线,一种不以集体之名绑架个人生活的底线。我们对员工做到了精挑细选,在看重能力的同时,更看重坦诚,平等,开放和尊重的人格尊严。知耻近乎勇,只有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人,才会有职业操守。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道路,一条自相矛盾的道路,但是却是一种正确的道路。没有人监督恐怖分子的绩效,但他们却生生不息,正是因为组成他们的人都是有理想有热情有担当有行动力的人(尽管努力的方向不一定正确),唯有这种具有凝聚力的和足够灵活扁平的团体,才能在如今不断变化的世界上维持足够强大的战斗力。
2020年,世界正在重回公民时代。在这个日渐繁荣的世界里,终于再次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东西,责任和荣誉,理想,这些奢侈的东西只能生活在安宁的土壤。
我们想在德国,为我们自己提供这样一片土壤。为认同这种价值观的所有人提供一片可以安居乐业的土壤。
吾道不孤,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公司正逐渐壮大,我们的团队成员正逐步增多,我们也变得越加羽翼丰满。我们注定不是一个典型的公司,我们或者成为**,或者消失的悄无声息,但我想无论如何我们都会铭记,这些我们为向往的生活付出的努力。
德国互联网创业土壤并不肥沃,希望你们可以披荆斩棘,越走越宽!
本月新闻&文章回顾
可向下滑动
登 GitHub 趋势榜首德国疫情追踪 App 号称可保疫情隐私数据无忧,你信吗?
[甜猫de故事] 签证两周到期,没有德国文凭的我,如何拿到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