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实现分析(一)

     1 内存分区

    我们通常将内存分区划分为以下几大块。

    (1)栈区

    (2)堆区

    (3)全局区

    (4)常量区

   (5)代码区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实际上是运行在内存中的,这个内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存,也叫运行内存,也叫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可以直接与CPU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内存读取数据很快,所以作为操作系统运行程序的区域,不同的分区保存不同的值,值可以为指针,可以为对象,可以为二进制代码,可以为数字符,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功能,它们一起协作为系统提供更好的任务划分。如下图所示
     底层实现分析(一)

        下面来详细说明每个分区的功能。

         栈区(stack): 栈区是由系统来自动分配释放,是一个栈的数据结构,存储函数的参数、局部变量、引用。

         堆区(heap):堆区是由开发者“手动管理”或者程序结束时由系统全部回收,是一种树状的数据结构,一般用于存储由malloc、new等方式创建的对象。在iOS开发中,大多数关于内存管理的问题也多出于此:多是一些开发者没有及时回收内存,或者内存溢出以及泄露等问题。

        全局区(静态存储区):用于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储方式是:未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一个区域,初始化后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另一个区域。回收方式也是等程序结束后由系统回收。

        文字常量区:主要存储基本数据类型的值,以及常量,同样是进程结束后由系统回收。

        代码区:存储要执行函数的二进制代码,如果需要执行就加载到该区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