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航空的应用
当前在我国航空领域,无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航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车间量具使用管理多以刻字或量具上的码盘等来识别,然后以手工记账的形式进行人工录入信息,以此来进行对量具进行跟踪、校准、记录。随着加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量具使用量极大,这种传统的人工跟踪量具信息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目前的生产加工对量具信息的需求。
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识别、存储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读取信息等优点。在航空企业生产过程中,针对于量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可大大节约企业生产的量具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生产过程中量具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在航空领域,由于飞机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航空公司的通力合作, RFID技术已经渗透到航空领域供应链系统的各个环节,但整体上,RFID技术在航空领域起步较晚,在我国航空领域的应用起步更晚。开展航空领域RFID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RFID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分为航空制造、航空运营与维护、机场管理等。
目前江湖云RFID技术主要可以用于:
行李分拣跟踪
在机场登记柜台处,工作人员给旅客的行李贴上 RFID 标签。在柜台、行李传送带和货仓处,机场分别安装上射频读写器。这样航空管理系统就可以全程跟踪行李,直到行李到达旅客的手中,解决了以往出现的行李丢失问题。这是航空公司应用RFID技术最多的地方。在国内,这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只有武汉天河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等极个别机场引入了该技术。SITA的首席技术官Jim
Peters说:“航空业正处于行李跟踪革命的边缘。全球部署RFID将提高准确性并减少错误率。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乘客更高兴了,运营更顺利了,航空公司也将节省数十亿美元。
航空仓储物流
RFID 技术可以实现全程追踪产品,可以实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产品的运行情况。RFID 标签可以安装在货箱上,记录产品摆放位置、产品类别和日期等。通过识别在货箱上的 RFID 标签,就可以随时了解货品的状态、位置以及配送的地方。RFID 技术具有可视化管理和对物品进行全程追踪的特性,可为航空公司解决物品误送的问题。
人员定位跟踪
在机场入口为每个旅客发一个RFID信息卡,将旅客的基本信息输入RFID信息卡,该
信息卡可以通过语言提醒旅客航班是否正点、在何处登机等信息。此外还可以搜索走失儿童、
寻找登记延误旅客,在发生紧急安全事件时,还能帮助疏散人流。通过使用RFID技术还可以在机场为旅客提供“导航”服务。利用RFID的个人定位和电子地图技术,不管机场有多复杂,你只要按个人信息显示的箭头,就能准确地达到登机口。
人员授权、身份识别
机场可以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职位和身份对他们的工作范围进行划分,然后
把以上信息输入员工工作卡上的RFID电子标签。RFID系统能够及时识别该员工是否进入
了未被授权的区域,使航空公司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管理。RFID还可以进行身份识别,识别旅客身份,并为贵宾及时提供周到的服务。
维修管理
航空事业发展过程中,维修是比较核心的部分,航空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现代航空维修中需要使用较多的维修工具和地面支持设备,对这些工具设备的有效管控就成了维修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物质型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到维修的效率和效益,也体现了航空维修企业的维修管理能力和维修水平[1]。如何对这些工具设备进行高效管控是航空维修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将RFID技术引入航空维修工具管理方面的应用课题研究已较为深入,相关的商业化硬件产品也已出现,为实现高效的维修工具管控提供了条件。
RFID技术可用于对机务维修工具的管理,实现工具管理的实时可视化。在工具入库前粘贴输入工具信息的电子标签,每次借出和归还工具时,只需让所有工具通过阅读器的识别区,就能完成所有工具的信息交换,可以在“工具多余物管理”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航材管理
航材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航材管理的难度增加,复杂度增加。航材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价格方面相对昂贵一些,如果航材得不到充足的供应,势必会对航空维修造成不利影响,届时造成的恶性循环是很难弥补的。航材的存储要控制在一个理想的限度内,航材太多势必会导致航空公司的财务陷入一种混乱状态,这将对航空事业的总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航材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完成理想的掌控。
采用RFID技术可实现航材的唯一标识,航材根据名称、型号和机件号可以唯一确定一项航材,航材配备的 RFID 标签具有唯一性,实现与航材的一一对应。首先应当通过 RFID 读写设备在标签中录入航材的名称、型号、机件号、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最后在该航材包装上安装标签,并将该标签与存放位置标签绑定,方便以后查找。实现航材的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