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近几年,农批市场作为农业流通领域的重要环节,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在不断发展,市场的功能业态在不断丰富完善,进而农批市场的信息化不断被提起,被重视,也有诸多尝试,信息化的前景和价值被关注,也有提及到“互联网+农业”,本篇就农批市场信息化的现状、动因、发展方向浅谈几点感受。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农批市场的信息化,特别是电子结算系统(Electronic Clearing System,简称ECS)被提及最多,ECS系统主要是通过智能秤或者POS机等方式改进传统交易方式,实现电子化交易;新形势下,农批市场的信息化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包含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APP等),在农批市场的核心功能如交易、结算和关联功能如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环节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的5个特征:体验、数据、平台、生态、敏捷),给农批市场产业赋能,促进农产业批发市场产业发展的进化。

一、农批市场的信息化现状

以国内中原地区某大型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总规划5000亩,已开业2000多亩地,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区、水产、海鲜、冻品交易区和冻品储藏库、粮油副食等业态,年交易额预计达到800亿。这样规模的市场,在信息化应用上也很有限。该市场的进出场收费方面,没有系统支撑,人工按车型和轮毂尺寸进行收费。在电子结算方面,只在蔬菜区中的某一小区域区推行试用,买卖双方办理一卡通,通过POS机端进行现场交易,后期因结算原因一度中断。

图1:手机App上的电子交易图例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二、农批市场信息化的动因考虑

1、从IT驱动力的角度分析

IT在各个行业一般会带来3个层面的价值:第一层是本原价值:如科学计算、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从计算机诞生之日就,注定发挥的作用;第二层是扩展价值:将企业运营中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提炼标准化、优化、固化,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如ERP,MES,HCM,SCM等系统。第三层是战略价值:为实现企业战略,实现内外部企业资源整合,通过IT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如丰田汽车的全球供应商的整合,企业线上线下融合等。而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功能在农批市场的信息化上(以电子结算为例):

1)本原价值方面:对商户来说,计算量不大不复杂,且商户不希望数据信息共享或者传递给其他方,对市场方来说,计算统计有一定价值。

2)扩展价值方面:对商户来说,市场交易场景简单,没有复杂流程,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特点没有突出表现。对市场方来说,优化环节,堵住管理漏洞,量化经营,IT能较大发挥优化运营和管理的空间。

3)战略价值方面:农批市场的上下游、流通环节、物流配送等合作伙伴较多,存在更多资源整合的场景,并创新商业模式。

图2:农批市场电子结算的IT价值分析图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总之,电子结算系统在农批市场上,对直接用户也就是商户来说,带来的计算效率和流程效益的提升,以及通过IT对其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并不大,而对管理方即市场方在统计分析和运营优化上有价值。

2、从市场驱动力的角度分析

农批市场的参与活动方有很多,有市场方、商户方、买方、司机、市场内服务方等,以主要相关方分析为例: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3、从行业发展因素角度分析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中国的4000多家的农批市场,大多数都是处在初级阶段或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信息化的依存度还不高,但信息化的需求和趋势会越来越强。

三、农批市场信息化的契入方向

1、以市场升级为契入点,拓宽市场功能,通过IT实现集约化管理,推动农批市场的持续发展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目前农批市场属于初级阶段,主要承担着农产品的集散功能,对IT的依赖度不高,尽快实现农批市场向更高阶段的功能升级,实现农批市场由简单的集散功能向仓库、物流、加工、配送、金融等多功能系统化升级,在复杂业态的驱动下,必然需要借助IT将各个环节的信息打通,实现集约化管理,加强资源和业态的高效配置和协同。当然,农批市场的升级,对传统农批市场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规划、设计、物流运力测算、信息金融服务等方面需要更专业的人才、机制、制度、模式。

2、以金融为突破点,通过IT嫁接金融,实现农批市场的1体2翼的架构农批市场有多个应用主体(买卖方、生活性配套服务方、生产性配套服务方等),多个业态的应用场景(蔬菜、水果、冻品、买卖、租赁等),有金融的很多应用可能性(信贷、抵押贷、仓单质押等),但因农产品的特殊自然属性原因,传统市场上,金融工具很难渗透进入农批市场,通过IT实现农批市场交易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便于金融工具能够辨析风险、量化收益,从而引用金融资本。以农批市场的运营为主体,IT实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支撑和打通,金融实现结算功能、资本的最优化配置,一体两翼的架构能够支持农批市场更好的发展升级。

3、以扩大营销为突破点,构建电商平台,帮助市场客户带来增量客户和收益。通过构建电商平台,将市场的商户、商品等核心资源以互联网模式共享给市场外的更多买方,不仅能提高市场的辐射半径,提高市场品牌知名度,更能给商户带来增量买方,提升商户收益。目前市场上有美菜网、一亩田等O2O平台已经在尝试做一些农产品的互联网电商,模式各有千秋。

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给农批市场赋能是大势所趋,但是农批行业因为行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客户群体的认知等原因,造成农批市场的信息化低于其他行业,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潜力。本文抛砖引玉,浅谈一下发展现状、动机和契入方向,无论选择哪条方向去做信息化实施,具体落地还要进行更精细的规划、测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建设。

四、筷云信息农批市场解决方案

目前,筷云信息已帮助江西供销农商大市场、东莞信立农贸城、江苏汇鸿冷链等客户构建农产品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搭建S2B2B产业互联网平台,优点一:打造属于农批市场自属的生态圈(生态圈建立起来了,资源得到整合,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供货问题);优点二:解决批发市场单靠收租营收的单一渠道,增加营收;优点三:人员+商户+货品+ 交易+资金流+供应商金融+广告+互联网。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点击这里进入农批市场S2b2b产业互联网平台页面)

另外,筷云信息的智慧农贸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实现关注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便消费购物的同时,提升了市场管理水平,其具有针对性定制的功能模块,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化、具体化、可视化,极大地方便了市场和相关职能部门地市场经营活动的动态监管。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1、电子信息公示平台

以合同管理为基础,关联区位、商品、费用、商户的统一数字化管理,多市场多区位管理不再是难题。对商品销售单价,销量,销售额等进行实时监控,商品价格变动信息通过大屏公示,信息公开,价格透明,方便市场对民生商品进行价格调控。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为了营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让商户的电子“智慧”屏,对商户信息、菜价和菜品来源等信息进行公示,一目了然,实时查询到市场的商户信息、菜价信息、交易信息、检测信息等信息,同时还能层层跟踪,追溯买菜全过程,让交易源头可追溯,问责可追证,风险可把控。全方位、全流程监管。买菜消费更透明、亮照经营更放心。

2、农贸市场智能溯源秤

系统内置溯源管理体系,消费者可通过扫描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智慧农贸依托智能电子称,与工商、食监、农业、动物检疫等政府监管部门的电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3、商户智慧计量监管系统

有效记录交易时间,品种,重量,价格等信息,发生疑似作弊交易,可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给监管部门或市场开办方处理。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

通过集成溯源秤、溯源码打印机、扫描枪、IC卡读卡器等设备组成“物联网”主体,获取海量的监管检测追踪信息,对溯源数据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管理模式。

4、大数据平台(市场监管局)

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全称可追溯的、互联共享的食品安全综合信息智慧平台提供长期、持续、专业的检测监管服务、系统运营服务、数据应用服务、信息可视化服务;基于物联网的、多层级的、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检测监管智慧网络。

浅谈农批市场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动因和契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