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感科技陈震| 如何给予机器一双慧眼
去速感科技采访那天刚好是感恩节,在知春路的量子银座,我们一进公司看到他们正准备吃火鸡来庆祝,团队的许多成员挤在一间小小的工作室里,热烈和谐的气氛让人感觉他们团队的年轻和活力。
速感科技是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2014年的时候,创始人陈震还在读大学三年级,他参加了大学生挑战杯,获得金奖之后,拿到创业后的第一笔投资,成立了速感科技。
1
学术派团队
创业的开始发生在校园里,因此团队有着很深的学术背景。2012年,陈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国家实验室从事vSLAM核心视觉技术的研究与学习,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信息交叉学科(计算机方向),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师从中国人机交互领域著名学者史元春教授,及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主管研究员徐迎庆博士。
CTO张一茗是陈震在北航时的同学,是一名机器人爱好者及资深SLAM研究员。COO吴欣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士、硕士,并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学位,CMO贾小龙,历任上市公司(中国)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管理人,他们是陈震在清华时的师兄师姐。
从北航的本科再到清华研究生毕业,陈震一直学习计算机专业,主攻人机交互方向。“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机器视觉还是冷门,因为我不想在毕业后从事APP开发类的工作,所以想在这个方向继续学习。那时候国家、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在参加完挑战杯后,也因此获得了第一笔投资。”陈震说道。
从左到右依次为:CTO张一茗、CMO贾小龙、CEO陈震、COO吴欣
速感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在于自主研发的vSLAM(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构图),这种算法是在融合了多种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等)数据,获得稳定、准确位置姿态信息的同时,帮助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获取三维空间环境信息,使其具备自主移动、路径规划、场景理解等能力。
用陈震的话来说就是:给予机器一双慧眼。
2
如何寻找适合的落地场景
在vSLAM的基础上,他们自主研发了面向消费级服务机器人的ULBrain™ M-32 RGBD视觉惯性传感器、ULBrain™ L-01扫地机器人视觉传感器,以及面向工业级大型移动设备的Inbox™工业级SLAM导航定位控制器。
从左到右依次为:ULBrain™ M-32 RGBD视觉惯性传感器、ULBrain™ L-01扫地机器人视觉传感器、Inbox™工业级SLAM导航定位控制器
“一个初创企业最难的阶段是早期确定发展方向,最好的状态是技术能够落地在合适的应用场景”,陈震说道,“这些年我们不断摸索出家庭、工业、AR/VR、手机终端、车载这五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陈震以家庭场景中的扫地机器人为例,向我们介绍了vSLAM技术如何落地。“扫地机器人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陈震说道。
在欧美国家中,扫地机器人的家庭覆盖率在20%至30%,而中国却不到1%。但从去年开始,扫地机器人在天猫“双十一”小家电销量中排名第一,这两年的市场保持着40%至50%的增速。今年“双十一”,国内扫地机器人品牌商中的前两名,在“双十一”当天销售额达到了8个亿。足以证明,在未来东南沿海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收入在中等以上的家庭对扫地机有着很大需求。
然而,国内外扫地机器人在技术、用户体验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国外的iRobot扫地机,带有激光雷达或者摄像头,能够智能的进行定位、规划,识别家庭场景,定点进行清扫作业。然而,目前国内的扫地机处于一种“乱撞式”的半智能水平,因此未来两年,国内市场对家庭扫地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以及在市场的使用率会快速的普及开来。
“当为扫地机器人搭载视觉摄像头之后,可以对家庭场景地图进行更好的构建,从而对物体进行区分、分隔,并且进行后端的数据层面的识别,利用数据连接手机、音响等移动终端,从而通过客厅、卧室、厨房等位置的识别,提供更多附加价值。”陈震说道。
当扫地机具备了“视觉”,以此作为家庭移动终端的入口,进行家庭场景的数据积累,分享给家庭中其他的终端,共享之后帮助其他终端去识别环境,是打造智能家居互联场景的关键所在。
图:全部产品展示
3
创业心态:顺势而为
从开始创业到现在,陈震一直坚持着顺势而为的原则。
他认为,芯片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
技术落地的体现在于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再找到能够搭载技术的载体。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扶持芯片半导体行业,陈震认为,所有的技术落地之后,能够具像化道一个硬件身上,集成电路、模组,把真正的核心技术落实到芯片层面来实现,这是国家或者企业能够真正建立起技术壁垒,产生实际价值的地方。
顺势而为,在不断摸索着发展方向的同时,速感科技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以视觉算法为载体,为行业输出软硬件一体化的传感器或者解决方案。
他说,“大多数技术型创业者出来创业,最关注的是如何使手里的技术领先于行业,往往容易忽略,怎样能使技术实现落地,产生商业价值。我们作为初创企业,不同于微软的实验室、阿里的达摩院,他们的目的是研究世界最顶尖的技术,而我们是为了在实验室里学到的技术能够获得行业的认可,在实际产品里产生应用,并且能够在市面上看到。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可以看出,陈震同样是个务实的人。
这位93年创业青年,是如何将团队扩展到60多人,先后完成四轮融资,“我们给投资人的印象是更偏向传统型的硬件企业。”他回忆起每次被问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的时候,“我们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跟投资人讲的不是目前不盈利,但是在未来几年能够占领百分之几十的市场,而是我们的产品在今年能够覆盖到多少用户,明年可以产生多少营收,在某一时间点上能够在市场上或者工业后端看到我们的实际产品”。
目前,速感科技已经为机器人、 AR/VR、工业自动化、智能电视、无人驾驶、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提供视觉解决方案,就像陈震所说,“我们在未来可能不会有巨大的、几百倍的突破,但能做到一直中规中矩,去迎合未来预期的发展态势”。
4
结束语
陈震是我目前采访过的最年轻的创业者,在和陈震聊天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个谦逊、务实的北京男孩儿,言语中不乏自信与坚持。
速感科技创始人&CEO
陈震
说起创业,大多数创业者在选择这条路的时候,都是历经了资源的积累、经验的沉淀,甚至是失败过后的重新开始。
而速感科技三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团队不断成长,陈震几乎是其中年纪最小的,这个93年创业者回忆起自己创业的这几年,受挫一定会有,但是那份坚持,终于迎来了幸运。AI风口来临,他们终于可以充满自信,稳步前行。
【END】
本文作者:恬静,一个无辣不欢,不喜爬山的姑娘,专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人物专访。微信号:zenyang1015,欢迎约饭约稿约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