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能源汽车不一样在哪里


2001年11月20日,中国正式进入WTO组织。发达国家的核心产业:汽车研发与制造业,中国同意采购更多的汽车零配件、同意放宽更多的进口汽车整车配额。从此,2002年,中国汽车零售市场爆炸。从此,中国汽车零售增长都在20%以上(虽然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恐慌断崖掉到11%),这可是复合增长啊。最高潮在2009年,增长率甚至高达37%,当然,这里面既有国家层面“4万亿”的推动,也有2002、2003年那批爆发买车人换车年,两者一叠加就成这样了。但是很不幸,这个泡沫在2010年破灭,中国汽车零售出现断崖式增长下滑,2011年的增长只有11%,回到了2008年的惨状。人们还在期待有没有其他的类似“4万亿”这样的利好来重回光辉岁月,可惜,至今也没有新的驱动力量,即使汽车已经在三四线城市普及、一二线城市大家纷纷换车换高档车SUV,但历年汽车销售增长率就没高于1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会,预计中国汽车销售增长率在2017年仅仅为5%。也就是说,再有5年时间,中国汽车业增长接近0。按说2009年买车那批人在2017年应该进入换车潮了,但是,奇迹并未出现,就是5%增长率。


很多人对中国很肥的诸如地产、汽车行业一直没有出现电商交易巨头甚至营销巨头,一直很纳闷,不管是整车、还是二手车、还是维修保养服务、还是零配件供应链服务,都没出现巨头。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究其原因,电商和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顾客聚合能力和后台大规模交付作业能力。而且,只有这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才会有电商机会。你看唯品会的产生、淘宝天猫的产生,其实就是得益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2008年悲喜交加的结果(一方面迎奥运大发展大力放大产能,一方面世界发生金融危机连锁反应)。


而中国地产、汽车,在过去的岁月,都是供不应求,紧俏产品甚至排队、加价、抢购。这就没电商什么事。所以看某个品类的电商能不能做起来,就看这个品类是否过剩。中国的大产业总是会遵循这样的规律:少数巨头玩家->尝到甜头->众多玩家涌入市场出现碎片化->价格竞底疯狂营销->遭遇来自国家政策或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出现格局或游戏规则改变->行业开始出现长尾死亡,行业开始联合出品或并购->最终终局行业又剩下几家可数的寡头谁也吃不掉谁。


中国汽车零售行业这三年有个变量在放大,那就是金融信贷分期,由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热潮发起。这加速了汽车电商的发展,但这也只是加速而已,真要翻盘,那还得等中国汽车零售增长率为0,也就是2022年。这得熬,在熬的过程中进行自己的标准化已被热潮来临时可以大规模化作业,以及研发可以支撑大规模作业的工具与IT平台,在熬的过程中沉淀自己的品牌和客户口碑,在熬的过程中过滤筛选保持自己的核心供应链资源。


但中国汽车电商行业也就这样可见了?嘿嘿嘿。


一种方式叫从普通铁路改成高铁,还有一种方式叫直接做的是飞行机车。有时候,可能产品外形好像看不出来大差异,但是本质却是另外一个东西。


我们知道现在的智能手机,其实就可以代替咱们过去用的电脑,你仔细一想,有CPU、内存、SSD硬盘、WIFI、定位、摄像头、传感器、操作系统、APP应用。


而现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咱还不说无人驾驶汽车或者无人驾驶技术辅助驾驶汽车,其本质并不是汽车,而是带轮子可以跑的智能手机。你这么理解本质就对了。


作为传统汽车,最核心最复杂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在新能源电动引擎模式下,这两样被大大简化。这不仅是成本的断崖下降,也是组装技术的断崖下滑。


过去一个汽车有成千的核心零件,所以需要有经验的维修师傅,需要有专门的诊断仪器设备。但是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一打开,和智能手机很像,大量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板,只能换不能修。有经验的老师傅也没啥用了。而且智能汽车是实施联网在线的,各种传感器信息、定位信息都是源源不断传到汽车厂商云端的,汽车厂商能自动知道每台车的运行状况、损耗程度,不用专门的诊断仪器,所有的诊断系统代码都在云端,而且经过大数据沉淀、深度学习,诊断准确率提升非常快。这给保养、维修、二手买卖精准估值、精准上保险、精准信贷抵押,都带来了非常多的价值。


而且,过去一个汽车有成千的核心零件,好多SKU,大家可以搞搞零配件供应链电商,但是智能新能源汽车,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板,没有那么多零件了,将来,连零配件供应链电商都没得做。


因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板,所以技术要求非常高,能生产的厂商只有少数几家,这样势必就又出现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智能汽车在硬件上越来越相似,汽车厂商们只能拼软能力。你看在普通手机时代,各个手机厂商出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手机,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各个品牌手机厂商的产品从外形来看都很相似。这种现象在智能汽车身上同样会出现。因为现在的智能汽车本质就是一个可以移动跑的智能手机。


刚才我们讲了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电商、维修服务,都发生了和咱们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模式。咱们再来说说销售模式。


首先,智能新能源汽车肯定是电商销售模式了,即使做成4S店,也主要以品牌建设、体验为主。大家有人说了,汽车那么贵,电商销售、网上支付,那消费者不放心啊。其实这个问题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根本不存在了,因为大量的汽车都是自然的互联网金融分期,你想全款买还不一定卖给你呢。


而且你根本不用担心所谓的信用毁约逃款现象。因为国家层面早就组建了两家国家级公司,一家是网链,全国的网络支付,都要接入,一家是信联,全国的信用公司,都要接入。也就是说,信联拥有你全部的360度信用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会开放给电商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调用,你跑不了。这就是中国的全国统一管控强执行力的威力和效率。


而且在销售方面,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分销商,更不会出现线下大规模的4S店销售网络了。一半销量在汽车品牌官网上,一半销量在可数的几家大的电商平台上。


另外咱们再说说交付。很多人很头疼我网上下订单买了汽车,我不能像普通快递一样送货到家,还得我上一个地方去提货。NO,NO,NO。以后汽车也是送货上门,和快递一样。你看蔚来汽车,和运车管家合作,汽车由运车管家快递上门。


咱们再来把互联网金融分期销售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0抵押0首付,那变成了什么,那就变成了共享汽车。智能新能源汽车,从零售模式转成服务模式。


这一转,好多东西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卖车模式下,你巴不得顾客经常来维修保养,上保险的时候最好能全险。但是如果汽车所有权就是汽车厂商自己的,你看看汽车厂商,根本就不敢粗放大生产汽车,肯定是按市场需求来投放来制造,而且因为保险、电池、维修保养的费用都承担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尽量能省则省。你看,这给汽车保险行业、汽车维修保养行业带来多质变的影响。


咱们全盘梳理一下:汽车研发设计、汽车零配件供应链、汽车生产制造、汽车零售、汽车支付与信贷、运车交付服务、共享汽车服务、维修服务、二手车估值服务,全都质变了。


这是一个从根到上的全部推翻重新做,不管是CPU汽车芯片、内存、硬盘、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新能源电池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视觉识别、语音交互、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云端存储云端计算,全能由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一个产品前一发动全身。这就是咱们所说的抓手的意思。没有抓手,这些技术都是散着各自发展,不可能高速驱动。中国渴望多年的核高基,终于由智能新能源汽车领衔实现。


大家说你这科幻意淫呢吧。我个人觉得这个时间表还是可见的,就是2022年。中国传统汽车零售增长率在这年为0了,而且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造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有至少超过5个品牌的汽车要量产,相信在中国消费普及规模下,成本会下降非常快、普及非常快,那么技术成熟度会更快,也就是说,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成熟度刚刚好,正好可以接棒。中国一直遵循一个规律:如果某项核心技术被攻克,中国人将会以规模优势把成本打到最低,引发行业雪崩式发展。在没有雪崩之前,每片雪花都是无辜的。


中国政府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所以中国政府很积极的制定了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倒逼时间表,也都发布了无人驾驶汽车路面测试支持文件。中国政府一旦看穿了一件事的利益,其执行力会超出全球的想象。


以上文字,做汽车各产业链电商的、甚至做汽车行业SaaS软件的,去反向思考,也是值得的。


智能新能源汽车不一样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