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知识分子的良知
今天突然想起了这样的一个事情,那就是,什么才是人的良知?
如果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估计答案一定是千奇百怪的,但是不外乎一条就是不要作恶,或者不要故意作恶。
那什么是作恶呢?
很多人会回答说,伤害别人。
伤害别人是作恶,那伤害自己算不算呢?
什么样的伤害是伤害?
劝谏呢?说了一些别人不喜欢的话,但是确实是对别人好的话呢?
一个善意的谎言呢?
一个恶意但是没有伤害的谎言呢?
有人也许会说,存在恶意但没有伤害的谎言么?
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很多,只是恶意没有达到最后的展现而已,比如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逐渐盛行成为风潮的过程中,很多参与者并不会双手沾满鲜血,但是,他们的作为,却让下一代什么下两代人的手上沾满了鲜血,但是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政治情况来看,他们确实没有直接给任何人来带伤害。
比如,我们可以在很多电影大片里面看到这样的一些让人很恶心的人,比如著名的电影《斯巴达300勇士》里那位议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的一些事情,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他没有伤害到别人,我们无法对他定罪,掉落金币的事情很滑稽,如果没有掉落呢?能说明什么,这是一个戏剧化的转折,但是历史不会真的这么简单,所以,真正的历史会比电影更精彩。
同样相似的很多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多次发生,并且多次重复出现,曾经有人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
并不是说,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对当代一定有影响,而是说,这些事件在当代都能找到对应的投影,并且因此看到前人应对的手段和方法,用来思考目前我们应该的做法。
如同武圣关羽喜欢读春秋一样,都是以史为鉴的例子。同样,很多政治家都喜欢读历史,就是能够从历史中读到现在,读到当前类似的事情甚至看到应对的方式或者找到应对的手段。
人性的善恶,往往很难直接下定语,如同李广难封,有人说是气运,有人说是其他,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看,李广是因为名声所累,匈奴当时应对他的部队都是主力部队,所以在卫青崛起之初,给了卫青所部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主力部队都在李广这边。其实这里面涉及到的就有一个问题,人的事情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有时候或者说,大多数时候,这个一和那个一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历史真正难以衡量的地方,而以人头数为军功计量单位,也是将这个军功模型简单化的指令办法,确实没办法,一直到200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计量每一个人的工作量,更不用说,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军功的计量方式了。
同样,最近这些年还有一个假设,就是穿越假设,回到某一个时期,你真的可以把一个未来会作恶的人直接杀掉么?
答案是否定的,在一个真正民主意识形成的人看来,没有成为最后作恶实据的情况下,是不能依靠推断来给人定罪的否则,就失去了民主最基本的定义。
推断定罪,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时期的经历,实际上可以这样说,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都是依靠推断定罪才塑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了推断定罪,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基本上就消亡了。
所以,推断定罪,是绝对不能操作和执行的。
谈到这里,我们回到人性的基本点来看,那什么才是人性最基本展现的良知呢?
青润不敢定义太多,能够说的就是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的良知,只有三个字:
不造谣。
大部分人是没有区分能力的。所以,他们的认知往往是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的内容而引发的认知,他们只会传播,而不会制造,真正的制造都是知识分子完成的。
不造谣,就是不要故意隐瞒一些真相来欺骗其他人,来杜撰一些信息;
不造谣,就是不要故意拼凑一些无关的东西来欺骗其他人,来伪造一些信息;
不造谣,就是不要故意创造一些所谓虚假的事实来欺骗其他人,来达到一些目的。
很多人可以认同不造谣,但是很多所谓的人确实是在造谣,比如青润此前写过的一篇文字:
这里面就有一个人天天在黑中国人这三个字,这次黑到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头上。青润忍无可忍,写了这篇文字作为反击。
在不造谣之上,其实还有一句需要补充的话,那就是:
不在于不传谣!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边界,不可能世事洞明,万事恒通。总有认知错误的地方。有个朋友总结说,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的问题。
比如,青润此前文字中曾经提到的一个事情:
曾经中科院生物所一位研究员多年前在电视节目中说,炒菜要晚点放盐,因为放早了会分解出氯气,对人产生伤害。这就属于造谣了。跨学科的造谣,但是,他是不是第一个创造出来的呢?估计现在去问他,他也不会承认了。
相关文字在:
他是生物所的,不是化学所的,这个说法是不是他故意而为之的,还是别人开玩笑给他说了一下,他就当真了。
其实如果真的要说,一个高中生就能知道真相,氯化钠分解出氯气需要几千度的高温和高压才有可能,否则不会这么简单的分解的。
但是,他忘记了高中化学课本上交给他的知识,只记得氯化钠里面有氯,氯就有变成氯气的可能。至于谁是最初的原创,已经无从考证,我们能知道的只有目前是因为他在电视上的传播,让很多人上当受骗。
他当时应该这样说才对,听有人说,放早了可能分解出氯气,所以,应该晚点放。那,他就没有责任了,最多是因为不懂,或者忘记了相关知识的传谣。
毕竟他不是化学所的,如果一个化学所的研究员这么说,那真得是不可容忍了,用张主任的话来说,不是坏,就是蠢。造谣的就是坏,传谣的最多是蠢。
专业人员如果还这么说,确实会误导大众老百姓而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一个专业人员在另一个领域发言,一定要注意区分自己是否能够确认信息得真实性,对于不能确认的,不是说不能传播,而是说应该寻找一下更专业的人士进行确认才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本文的结论就是一句话,知识分子的良知在于不造谣,但是不在于不传谣。
一个最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坚决不造谣,传谣的时候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区分是不是谣言,并寻找专业人士进行鉴定,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