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计算机网络概述(下)
2.1,计算机网络性能
1,网络的“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 b/s (bps)
2,四种分组延迟:
- 节点处理延迟,时间通常很短。
- 排队延迟
- 传输延迟 (等于分组长度/链路带宽)
- 传播延迟
3,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表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2.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即分层结构,该结构易于系统更新、 维护。
以OSI参考模型为例
1,物理层功能
决定一些物理特性,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等
2,数据层
- 访问或接入控制,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和/或接收端的物理地址(不是逻辑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和/或接收端。
- 差错控制
3,网络层
- 逻辑寻址,如IP地址。
- 路由
4,传输层
- 分段与重组
-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的报文提交给正确的进程
5,会话层,最薄的一层
6,表示层
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和语义的问题。具体可完成数据表示转化,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等功能。
7,应用层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
使用网络(服务)。如FTP,SMTP,HTT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