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软不吃硬”的苹果WWDC | 人工智能观察

“吃软不吃硬”的苹果WWDC | 人工智能观察


据俄罗斯卫星网6月4日消息,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报告显示,到2018年底,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支出将超过美国。

 

报告称,中国近年来急剧提高了科研方面的支出,2000-2015年间,中国科研支出每年约增长18%,同期美国的年增速为4%。

 

报告作者支出,科研支出是创新的重要因素。2016年美国在该领域花费4960亿美元,占全世界支出的26%(1.9万亿美元)。中国稳居第二,支出为4090亿美元(全球占比21%)。

 

2016年全世界高科技市场体量为1.6万亿美元,美国占31%,中国占24%。

 

发展科研只是中国雄心的一部分。中国还立志在未来三十年内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超级大国,在2050年前建立一支“世界一流军队”;与此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已超过欧美;中产阶级人数急速上升……对于科研人才来说,这些都极具吸引力。

 

据称,中国将科研经费的5%用于基础研究,85%用于研发工作。美国的这两项比例分别为17%和64%。

“吃软不吃硬”的苹果WWDC | 人工智能观察

另据华盛顿邮报消息,中国在科学领域已经具备多个“最大”和“最快”头衔。这不仅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战略布局,也使中国在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

 

例如,中国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占据了202席,比美国多出60多个席位。在中国贵州,那里有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耗资1.8亿美元的“中国天眼。”

 

而在大洋彼岸,特朗普还热衷于“重返月球”计划。但到那时,月球上可能会很挤,中国和印度都计划在年内向月球发射探测器。此外,中国还与欧洲航天局合作,未来将建立一个可进驻人类的月球基地。

 

去年,中国科学家们还有几项“大动作”。其一,中国实现“多光子纠缠”,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是对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应用的极大突破。其二,继克隆羊多利之后,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将有助于对人类药物的研究。

 

近来,中国还提出要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军者,计划在2030年建立15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取得领先地位。在杭州的一家肯德基,顾客可以“刷脸”买单。而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则计划在年内推出首个人脸识别机场,让旅客“刷脸”登机。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吃软不吃硬”的苹果WWDC | 人工智能观察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添加微信aixiaozhijun,更多交流或进AI观察团

“吃软不吃硬”的苹果WWDC | 人工智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