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解Netty中Pipeline责任链
模拟Netty中Pipeline责任链
在前段时间给我们公司band6,band7同事进行netty相关培训时,写了这样一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虽然很简单,但能有帮助你很好的理解netty中的pipeline是怎么回事?到底在netty中如何使用的,我在文章的最后也会进行总结。
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处理对象的链。就好比于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一样,工人干完一个程序交由下一个工人进行操作,下一个工人干完后又交由下下一个工人进行操作。
发起请求和具体处理请求的过程进行解耦: 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如下图所示:
那么实现一个责任链,都需要哪些要素了?
实现责任链模式4个要素: 处理器抽象类、具体的处理器实现类、保存处理器信息、处理执行
步骤:
1.首先定义一个抽象类,通过实现该抽象类的子类去执行链上节点doHandler()方法;
2.定义一个context,主要负责维护链和链的doHandler()方法的执行;
3. 定义AbstractHandler的实现类 以上四个Handler类都是继承了AbstractHandler,实现了doHandler()方法。每个方法执行不同的逻辑后将数据向下传递,传递到下一个链路节点。
4.定义测试主类
分析:
以上程序只是模拟了简单的一个pipeline调用链路,单向的。而在netty中的pipeline则是双向的链路,并且还有出站和入站事件。 如下图所示:
那么什么是出站和入站事件?
netty中定义的入站和出站事件都有哪些?如下图:
Pipeline中的handler是什么
维护Pipeline中的handler
责任链设计模式的运用,保证了Netty的高度可拓展性!
希望这篇博文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