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所研究员:有的研究生在导师手底下过的不如狗,读研到底为了什么?...
点击蓝字“视学算法”关注我哟
加个“星标★”,每日好文必达!
文末包邮送3本技术书!
来源:《自动化所天地》 胡占义研究员
编辑:公众号 视学算法
中国现在的科技圈内,画虎成猫之事比比皆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所谓画虎成猫,就是指研究做得不到位,看上去有那么点意思,但又存在本质差距这种现象。比如一个应用软件系统,你有这样的功能,我也有这样的功能,但人家的功能是真正可用的功能,但我的功能仅仅是演示性的功能。人家的功能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具体情况,我的功能仅仅适合自己“选择”的情况。猫与虎同科,但有质的差距。
画虎成猫,我觉得可能也是改革开放的一种副产品。出国参观了一些高校,研究院所,看人家的工作很有趣,回来后让自己的学生也作类似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做也无可非议。问题是人家演示的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是人家“看家的本领”,我们回来让学生做一做,老师为了取得演示效果,学生关注写论文毕业,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这样,必然会将老虎画成猫咪。
画虎成猫,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画虎成虎的一个必然过程。
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多人沾沾自喜于画虎成猫,成了画猫作坊。手里拿了很多猫,猫成了立项的依据,猫成了向领导汇报的材料,猫成了验收的成果,猫成了报奖的依据,上上下下,一片“猫意”盎然。更有甚者,很多人画猫画多了,开始时自己也觉得画的是猫,但慢慢地就觉得像虎了,到了后来,就深信无疑是虎了。
如果别人胆敢说他的作品像猫不像虎,就会怒发冲冠,甚至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还有一些人,当别人提出要真正画虎时,他就会把多年前他画的猫拿出来,蛮加干涉。“此虎我多年前就画过,还需要你继续画吗?”。
我觉得今天的科技界,要写一份有价值的项目建议书都很难,因为那些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年前已经被人“画猫画过了”,哪里还需今天继续画。
群起画猫,地球上的猫画得差不多了,为了生存,老实人也只得挖空心思构想那虚无的天猫。
画虎成猫,缺功夫也。研究不到位,缺功夫也。猫到虎,质之差别也。没有好啃的硬骨头,但只有啃下了硬骨头才叫真正啃下了骨头。聪明不足畏,贵在坚持,“几何之内无王道”。
路人曰,猫与虎本不可区分也。答曰:虎就是虎,猫就是猫。群猫见虎,一哄而散也。
加个“星标★”,欢迎留言转发!
阿广 · 一个会讲段子的科学探索者
为了代表对大家的爱意,送3本技术书籍,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赞助。送3本给本篇文章留言点赞最高的3位读者,2020.5.11 20:00开奖。
本周赠送书籍:(部分书籍参加了京东每满100减50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