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的系统。网络编程就就是编写程序使联网的两个(或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Java语言对网络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通过其提供的接口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网络编程

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

OSI参考模型

网络基础

TCP/IP参考模型
  • 网络接口层
    TCP/IP协议对网络接口层没有给出具体的描述,网络接口层对应着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互联网层 ( IP层 )
    互联网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互联网层除了需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异构网)互连的任务。除此之外,互联网层还需要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 传输层 ( TCP层 )
    TCP层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和可靠通信,它只存在与端节点中。TCP层涉及两个协议,TCP和UDP。其中,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按字节流的有序、可靠传输,可以实现连接管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服务,用于不需要或无法实现面向连接的网络应用中
  • 应用层
    应用层为Internet中的各种网络应用提供服务
常见网络协议

网络基础

TCP三次握手
  • 第一次握手
    客户机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 = 1,seq=x)
  •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如果同意建立连接,向客户机发回确认报文段,并为该TCP连接分配TCP缓存和变量。(SYN=1,ACK=1,seq=y,ack=x+1)
  • 第三次握手
    客户机收到服务器的确认报文段后,向服务器给出确认报文段,并且也要给该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ACK=1,seq=x+1,ack=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