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jdk1.8 HashMap扩容(与jdk1.7重新计算hash方式不同)
在 JDK 1.8 中,重新映射节点需要考虑节点类型。对于树形节点,需先拆分红黑树再映射。对于链表类型节点,则需先对链表进行分组,然后再映射。需要的注意的是,分组后,组内节点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关于红黑树拆分的逻辑将会放在下一小节说明,先来看看链表是怎样进行分组映射的。
我们都知道往底层数据结构中插入节点时,一般都是先通过模运算计算桶位置,接着把节点放入桶中即可。事实上,我们可以把重新映射看做插入操作。在 JDK 1.7 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在 JDK 1.8 中,则对这个过程进行了一定的优化,逻辑上要稍微复杂一些。在详细分析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hash 求余的过程:
上图中,桶数组大小 n = 16,hash1 与 hash2 不相等。但因为只有后4位参与求余,所以结果相等。当桶数组扩容后,n 由16变成了32,对上面的 hash 值重新进行映射:
扩容后,参与模运算的位数由4位变为了5位。由于两个 hash 第5位的值是不一样,所以两个 hash 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上面的计算过程并不难理解,继续往下分析。
假设我们上图的桶数组进行扩容,扩容后容量 n = 16,重新映射过程如下:
依次遍历链表,并计算节点 hash & oldCap
的值。如下图所示
如果值为0,将 loHead 和 loTail 指向这个节点。如果后面还有节点 hash & oldCap 为0的话,则将节点链入 loHead 指向的链表中,并将 loTail 指向该节点。如果值为非0的话,则让 hiHead 和 hiTail 指向该节点。完成遍历后,可能会得到两条链表,此时就完成了链表分组:
最后再将这两条链接存放到相应的桶中,完成扩容。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发现,重新映射后,两条链表中的节点顺序并未发生变化,还是保持了扩容前的顺序。以上就是 JDK 1.8 中 HashMap 扩容的代码讲解。另外再补充一下,JDK 1.8 版本下 HashMap 扩容效率要高于之前版本。如果大家看过 JDK 1.7 的源码会发现,JDK 1.7 为了防止因 hash 碰撞引发的拒绝服务攻击,在计算 hash 过程中引入随机种子。以增强 hash 的随机性,使得键值对均匀分布在桶数组中。在扩容过程中,相关方法会根据容量判断是否需要生成新的随机种子,并重新计算所有节点的 hash。而在 JDK 1.8 中,则通过引入红黑树替代了该种方式。从而避免了多次计算 hash 的操作,提高了扩容效率。
注:
元素在重新计算hash之后,因为n变为2倍,那么n-1的mask范围在高位多1bit(红色),因此新的index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扩充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像JDK1.7的实现那样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可以看看下图为16扩充为32的resize示意图:
这个设计确实非常的巧妙,既省去了重新计算hash值的时间,而且同时,由于新增的1bit是0还是1可以认为是随机的,因此resize的过程,均匀的把之前的冲突的节点分散到新的bucket了。这一块就是JDK1.8新增的优化点。有一点注意区别,JDK1.7中rehash的时候,旧链表迁移新链表的时候,如果在新表的数组索引位置相同,则链表元素会倒置,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JDK1.8不会倒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下JDK1.8的resize源码。
参考链接: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2926722?utm_source=tag-ne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