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一、分层思想及作用

1.1 分层思想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1.2 作用

整个流程更清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网络参考模型

2.1 OSI七层参考模型

分层 作用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和压缩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地址,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
物理层 建立,管理和中断物理连接

2.2 TCP/IP五层参考模型及组成

分层 协议组成
应用层 TTTP、FTP、TFTP、SMTP、SNMP、DNS
传输层 TCP、UDP
网络层 ICMP、IGMP、IP、ARP、RARP
数据链路层 802.3局域网、802.11无线局域网
物理层 PCE、DTE

不难看出,TCP/IP与OSI协议在分层模块上稍有区别。OSI参考模型注重“通信协议的功能应该是什么”,而TCP/IP则更加强调计算机上实现协议应该开发哪种程序。

2.2.1 ICMP的作用以及协议组成

含义:网络控制报文协议
作用:有些网络实用程序可用来测试与目的设备的连通,并给与一定的反馈 组成
ping:实用程序可追踪源设备与目的设备之间的端到端连通性 Traceroute:实用程序可追踪源设备与目的设备之间的路由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每经一个路由器成为一跳,Windows环境中,称为tracert。

2.2.2 ARP的工作原理

ARP指的是已知目标IP未知目标MAC地址时使用
举例: 若PC1 想发消息给CP2,但只知道PC2的IP,未知PC2的MAC就会通过ARP发送广播帧给交换机,交换机收到广播帧时无条件作广播处理。此时连接到交换机上的所有主机都可以收到此广播帧,它们会比较自己的IP地址和目标IP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丢弃处理,若一致则回复消息给发送方,在回包的过程中自然会加上自己的MAC和IP,当发送方接受到此数据时,查看接收方的MAC和IP地址,把它们一起放入ARP缓存表。
补充:因为ARP进行的是硬件地址寻址与TCP/IP中的数据链路层一致,所以有人将ARP归结为数据链路层也不能算是错误。

2.3 TCP/IP协议数据单元与对应层关系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2.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2.5 TCP/IP协议数据单元与对应层关系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