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会产生field概念 二、MBAFF
一、为什么会产生field概念
二、MBAFF
一、为什么会产生field概念
人眼可察觉到的电视视频图像刷新中的闪烁为0.02秒,即当电视系统的帧率低于50帧/秒,人眼可感觉得出画面的闪烁。常规如PAL制式电视系统帧率为25帧/秒、NTSC制式的则为30帧/秒,如果采用逐行扫描将不可避免地在视频刷新时产生闪烁现象。而另一方面如果单纯的提高帧率达到避免闪烁刷新效果,则会增加系统的频带宽度。
这便引出了隔行扫描技术及field的概念。
在隔行扫描中,每一帧包含两个场(top field和bottom field),其中每个field包含一帧中一半数量的水平线(top field包含所有奇数线,bottom field则包含所有偶数线)。则在电视显示过程中,电子枪每发射一行隔一行---先发射奇数行13579…(top field)回头再发射2468…(bottom field)利用两次扫描来完成一幅图像,因为视觉的滞留性,我们看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如在 NTSC 视频中frame的频率为30次/秒-àfield的频率则为60次/秒,大于了人眼可察觉闪烁的频率。
2、MBAFF
MBAFF---macro-block adaptive field-frame,即宏块级帧/场自适应编码;
PAFF--- picture adaptive field-frame,即图像自适应帧/场编码;
隔行扫描编码分三种:
1、将两场合并为一帧进行编码;
2、将两场分别编码;
3、将两场合并为一帧,但是在宏块级别上,将一个帧宏块划分为两个场宏块进行编码;
前两种编码方式称为图像自适应帧/场编码(PAFF),第三种称为宏块自适应帧/场编码(MBAFF)。
Case1---运动||非运动
对于运动图像,由于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扫描间隔,所以帧中相邻两行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相对于逐行扫描图像较小,因此对来两个场分别编码会更节省码流;
对于非运动图像,相邻两行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相关性,将两场合并为一帧编码更有效;
PAFF编码方式可以针对整个图像的编码方式做自适应调整,选择帧编码或场编码。
Case2---运动&非运动
当图像同时存在运动区域和非运动区域时,PAFF自适应粒度太粗,无法实现满足更加精细的编码要求,于是便引出了MBAFF。
MBAFF对帧/场编码的选择是基于宏块的,其将两场合并为一帧进行编码,但将每一个帧宏块(16x16)划分为场宏块对(8*16),针对每一个帧宏块,比较帧编码和场编码产生的码流大小,使用最节省码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