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社会科学:计算与社会科学(一)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想要把计算机的内容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得以呈现。直到现在,我依然苦恼于怎么把那些生涩的概念解释的更通俗一点,同时又不失去它原有的内涵。
“当所有的概念,在某一个场景同时出现时,你不妨多读几遍,亦或者干脆放下,再过一段时间回看。也许,那时候你会忽然感慨,哦,原来这个概念是这样一回事。”以上便是我在读Dr. Cioffi这本书第二章时的感受,当所有的知识都连接起来,那些概念就再也不是独立的、高深的、晦涩难懂的,而是像一张网,从一个点可以顺利的抵达另一个点。你不妨也试一试,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之上,尝试将已有的知识作为基底去了解另一门新学科的知识,然后让所有的内容融会贯通,搭建你自己的知识城堡,而这也是“交叉学科”的魅力所在。
依然以第二章内容的思维导图开始来了解“计算与社会科学”。
第二章的内容以计算机的各个要素为基底,为我们后续的“信息自动提取、社会网络网络科学、复杂网络动力学”等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如果说整个计算科学是一栋高楼的话,以“计算”为要素的关键概念,在我看来则是这座高楼的地基。地基不稳,则高楼难固。
在研究计算在社会科学中的动机时,我们不妨多做一些扩展阅读,比如“技术的本质”等等。当然,这样的扩展阅读区别于“计算机学科”单刀直入的方式,可能偏向了另外一个方向。我觉得,当我们打开自己的视野和头脑,不断的扩充,也许就在这中间发现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研究点。正如那句话所讲,“创新和进步往往来自于交叉。”
Dr. Cioffi在开篇这样讲:
计算社会科学家能够从计算机科学家、音乐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思维模式中受益良多。然而,计算社会科学与应用计算机科学或应用数学更相似,这是一种用于获取关于社会复杂性的实质以及该领域多样性知识的形式方法,如数学语言或编程语言。
起源于冯诺依曼的自动机理论,计算社会科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在梳理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内容历史沿革的时候,我们发现,数学、算法的推理方面,人类从未停止,而计算机算力的突破带给现代计算新的可能性,更带来了“智能革命”,这一切也给社会科学研究注入新动力。(关于历史回溯,推荐阅读《人工智能简史》,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会在后面的新板块中逐步更新。)
了解了“计算”的动力和计算社会科学的历史沿革,让我们回归“计算”。作为一个工科生,我经常会被问到,“你能告诉我代码到底是什么,它和社会科学有什么关系?”我的想法是,无论你正在学习新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还是其它任何学科,你不妨利用你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语言去了解一门新的学科。Dr. Cioffi便是利用社会科学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三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计算”
计算包含哪些内容
“计算”内容和社会科学有哪些联系
下一篇的内容我们将跟随Dr. Cioffi的步伐来了解“计算机与程序”,“计算机语言”和“代码风格”,我在阅读这一章的时候,有一种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同时也想到一个短语“代码的艺术”,总结就是:代码从来不是一项仅仅完成任务的计算机工具,代码可以是一种美学输出。
参考文献:
[1].[美]克劳迪奥·乔菲-雷维利亚.《计算社会科学——原则与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2019:2-4
同时,欢迎关注公众号《重回思考》,更多精彩与你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