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篇原创研报读懂央行数字货币|链塔精选
10月28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机构共同举办的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对于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研究已经有五六年,我认为已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同时他还表示,Libra挑战主权货币不会成功。
链塔智库作为区块链行业内领先的研究机构,较早地关注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以及进展,曾经获得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的授权,转发了其两篇文章。在2019年,链塔智库自身也对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名为DCEP,进行过相关探讨以及同时基于专利对其进行了分析。链塔智库还将目光转向了国外相关的机遇区块链的支付系统研究,可能是唯一一个既研究过DCEP的经济影响以及技术实践的区块链研究机构。
现在链塔智库将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希望读者能通过我们的研究分析,了解央行数字货币或者DCEP的意义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加拿大央行所推进的Jasper项目立项时间较早,在2016年就已经立项,当时加拿大央行计划更新相关的支付系统,作为可能的技术选项,创立了Jasper项目。Jasper项目截至目前一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实验,全部是概念验证性质的实验。
从实验结果来看,区块链技术要满足目前对于支付系统的要求较为困难,难点不在效率等问题上,而在于区块链技术所导致的信息不透明上,这原本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使用区块链技术需要对于相关的算法进行重新研究以适应在分布式环境下的运作。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披露国务院已经批准研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央行此举不光是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于Libra的一个强势回应。通过探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对于银行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链塔智库发现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有助于国内货币政策的实行,搭配上智能合约等应用可以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目前而言,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对于银行等金融中介影响较小,充分考虑了国内的金融稳定。
近期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以币值稳定为目标的虚拟货币产品——数字稳定代币(Stable Coin),成为资本追逐和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数字稳定代币的分类,剖析其背后的稳定机制和潜在影响,以及对于央行业务的启示。
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已十分普遍,其本质上还是现有法定货币的信息化过程,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现有货币的数字化依然无法摆脱中央结算系统,在国际市场产生竞争优势和可信度比CBDC更低。而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其本身就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基于数字货币的特性,数字货币带给央行的直接好处不仅是节约纸币发行、流通、结算成本,还增强了央行对于资金的掌控能力。虽然CBDC相比现行的纸币有着众多的优势,但同时发行新的货币也同样带来了问题:如何保证CBDC受到社会认可,保有流通性;如何防范保证承兑带来的风险等。
报告精彩回顾
**点击上图进入链塔小程序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即可获取“200+”区块链研究报告
微信订阅号ID:liantazhiku
联系客服:BlockDataLianta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liyu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