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随笔之技术路线的选择

周末随笔之技术路线的选择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5 分钟。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

聊聊技术路线的选择?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访问。

有几点体会,简单分享下自己的感受。

新入行的小伙伴们经常会问这些问题:我现在想学一门语言,请问我是该学 Java 还是 C++ 还是Python?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比较火,我没有基础应该先学哪个?有人说技术人的学习不禁要掌握深度还要掌握广度我该如何选择?……

说实话,这类问题往往很难回答,答案因人而异,尤其是在对提问者的背景和基础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那么技术路线的选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文章有这么一段话:

“myan: 我曾经问过一个美国大学的教授,是一项国际大学生编程大赛的主席,那些编程大赛的题目究竟对实际软件开发有什么用?

他说,其实他们也知道不太有用,但是第一只有这个形式的东西搞比赛容易操作,真正有用的东西没法比赛,第二,重要的是选手参与这个比赛的过程,要想取得最好的成绩,往往要花几年时间,做几千题,几千道跟实际软件开发没太多关系的题。最后证明,在这个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以后在工作中大多数也能取得好成绩。你说这个弯子绕的大不大,这个时间花得冤不冤?

最后,其实这些话是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10 年前的这个时候,正好是我已经熟练掌握了 C,开始雄心勃勃地向 C++ 主峰发起进攻的时候。今天如果能够让我年轻 10 岁,回到大学里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深入研究 C++,而是把 C 学透了,就去研究 OS、Compiler、TCP/IP。

但是当年我看不到这些,只能看到 C++。我后悔吗?不太后悔。人只能在一种局限性与另一种局限性之中选择,走了那条路,今天就会后悔别的事情。如今我对IT这个产业链有所了解之后,更觉得世界之大,岂是一人一时所能逆料。

所以全局最优是可望不可及的,个人所能做的,只是追求局部最优而已,然后让命运的大浪把你送上高峰或者拍入深渊。比如,你以为出国读书,一定是好?你以为被一流大公司高薪聘请,一定是妙?

你以为你在学生阶段写出一个软件,搞得天下闻名,万人敬仰,就一定有好结局?真的不一定啊。但是不一定,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当然不是。

全局最优不可期盼,但局部最优一定要努力争取,要按照自己定的路线去踏踏实实的努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成果。所以,你要想做个好的语言律师,就踏踏实实下功夫去做吧,没什么不对的。

还是那句话,下足功夫,练出一副好身板,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说后悔,我从不后悔技术路线的选择,只是后悔那时候下得功夫还是不够,还是拿出太多的时间去看电视,吃烧烤了。”

上面作者的观点我基本赞同,不过说到编程竞赛,我大学也喜欢搞算法竞赛,虽然那会是一个菜鸟,现在依然是,你说为了比赛去刷题,要想取得最好的成绩,往往要花几年时间,做几百道,几千题,而这些技能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不见得有多大的帮助,因此,我也时常会问问自己,这样做有意义么?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兴趣爱好,痴迷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优化,热衷于 ACM,常常为看到 ”Accept“ 而兴奋的手舞足蹈,从某种角度上讲,不是为了刷题而刷题。已经超越了平常的意义所在。

做一件事情,有时候重点不在于结果,更有意义的在于做这个事情的过程,认识到了好多名校的高手,明白到了人与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另外还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一定的认知。

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花时间,难道你能说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吗?

想起之前有同学问我要不要转计算机这个行业?有没有速成的方法?呵呵,这类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啊。

有的人老是想走一些捷径,想速成,想快速的学习。看不懂,学不会,想速成,理解不透,又焦虑,慢慢对自己失去信心,于是放弃,可是这世上每一门看家的手艺,有哪些是那么容易学习的呢?

行走江湖,要有一门拿手的技能,就像要修炼的内功一样,要按照自己定的路线去踏踏实实的努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成果。才能对自己说,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未来的事情谁有能完完全全预知呢?我只能说,每个人要做好当下的事情。

最后一段,作者在文章写道:

我们都不是先知,有些弯路不可避免,而有些你认为的捷径,到头来可能会让你跌入更深的坑,最终会延迟你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那么回到年轻人如何选择技术路线的问题,其实还是很难回答,答案也因人而异。比如你喜欢弄图像界面,看到效果心里美滋滋的,那你可能适合做前端,容易有成就感,相反的,你可能适合做后端开发,又或许,你什么都不适合。那 C++、Python、Java又如何选择呢?我觉得你先接触到的项目用什么就先学什么,而且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换开发语言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是自学,没有项目做,那你随便了,可以都学习一下,然后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进行更深入学习的方向。至于捷径,我只想说,也许用心、脚踏实地就是最好的捷径。

其实,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大学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作出清晰的规划,那能少走很多的弯路,自己是工程性人才还是学术性人才,以后想从事互联网行业还是打算在体制内工作,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有了相应的选择,不能盲从,看着大家都去考研或者找工作,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推荐阅读

观《绿皮书》有感

ARTS-第-22-期

周末随笔之技术路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