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

有时间并且有心情读书,大概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我总是这样:有心情读书的时候,会哀叹没时间;而时间曾经很充裕的时候,却没有心情。总之,书没有读几本,幸福便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有人总是问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我总是想反过来问他,你吃饭是为了什么。人是铁 ,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的心灵也一样,每天不给加点营养,人的心灵还不得饿死!


读书是使自己的内心得到自由的一种方式,读书的目的就是让心灵得到强大的自由,狂野的自由。思想是最个人的一件事情,思想是自己脑海中发生的事情,自己怎么想都不敢放开了想,狂野地想,自己怎么想都被一些无形的枷锁所束缚,那么人生还不是最悲哀的和最悲惨的?读书就是解放自己,更加彻底地解放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更加自由!读书就是为了使自己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形成独立的认识和自由的理解。


人们告诉你,你正在读的某本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那么我的问题是:这本书的作者悟到了什么?他悟到的是真理吗?他悟到的是不是我也需要象他一样地去悟一遍?我需要觉悟的究竟是什么?总之,我读这本书,是要带着问题意识的,我不会轻而易举地相信这本书的言说,我必须追问,问到自己的灵魂深处,赞同与否都必须取决于我的灵魂的真诚的回答。


我是一个极致的自由主义者,在极不自由的世界里。



读巜海子诗全集》

读海子的诗,我喜欢随意翻开一页,我觉的,我所看到的,皆是我心,看到的皆是我的命运。读着海子的诗,我感觉到海子之魂悄临我身。我的心对海子说:既然来了,请予我以力量。海子的魂说:不要安睡,请于音乐中与我同醒,请于诗中与我同心。

读书记
读书记

读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读书记
读书记

这套丛书的主持者认为,当代中国正在"从一个前现代性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社会"。这一判断对我思考一些宏观性问题有启发意义。

读书记

读巜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读书记
读书记
读书记

顾随说沈佺期:"诗人对人生极富同情心,而另一方面又极冷酷,能言人之所不能言,欣赏人之所不敢欣赏,须于二者(同情心、冷酷)得一调和。极不调和的东西得到调和,便是最大成功、最高艺术境界。"这一说法,道出了作诗的真切道理,令人开悟。顾随先生由沈诗《古意》又引发出如下一说:"作品不能无"意",然在诗文中,文第一,意第二。诗要人能欣赏其文,不是要人了解其意。语言文字到说明已落下乘,说明不如表现。诗之好坏不在意之有无,须看表现如何。"这些话,极为十深刻地道出了写诗的与读诗的真谛,读来十分过瘾。

读书记

读《张充和诗文集》

读书记
读书记

《红楼梦》中,黛玉的形象是一个经常读诗、写诗的女子,是一个以诗的方式表达人生感悟的诗人。我经常想,这样的女子难道仅仅存在巜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中,现实生活中难道就不存在吗?不是的,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像林黛玉一样的女子。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张充和诗文集》。在我看来,张充和女士就是现实版的林黛玉,她以诗词的方式,表达了许多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充满灵性的感悟。这样灵性而才华充盈的女子,以此此平和的姿态面对世事,于我是一个世间至真至美的童话,而我却一直处于蒙昧之中。我们试看张充和女士的词和她的书法:

读书记
读书记

散尽悬珠千点泪,恍如梦印平沙。轻裾不碍夕阳斜。相逢仍薄影,灿灿映飞霞。

海上风光输海底,此心浩荡无涯。肯将雾縠拽萍芽,最难沧海意,递与路旁花。


读书记
张充和为画家蒋风白的《寻梅图》题诗:"杯酒在天涯,吟边日又斜。襟怀无着处,寻梦到梅花",全诗脱胎于李商隐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但更加契合抗战时期画家流寓重庆时的心境。


《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

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

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

吴丈蜀著巜词学概说》

读书记
读书记

今日读吴丈蜀著巜词学概说》。吴丈蜀,字恂子,别署荀芷,汉族,1919年生于四川泸州。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侧重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书法报》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该书文字平实、冷静,概括性极强,要点交代清晰透彻,所讲的词学知识系统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年轻时我读书较喜读情感色彩强的文字,对毫无情感的绍介性作品心有厌倦之感。现在看来,这正是我读书的一个缺陷所在。

洪子诚《我的阅读史》

读书记
读书记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等课程。1991-1993年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2002年从中文系教授任上退休,现为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副院长。2009年以来,先后任台湾的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我的阅读史》等。

洪子诚先生的这部书,使我阅读的原因,是收在其中的一篇文章:《献给无限的少数人一一大陆近年诗歌状况》。该文的标题是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班牙诗人希门内斯的话。这句话被引用的频率非常高。

诗人是少数人,没错。但这个"少数人"前面的定语"无限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词汇。作为一个个体,在广大的人群中,诗人绝对是一个"少数人",这个"少数人"的意思即指向了诗人的特立独行和才华出众方面,那么,"无限的"这个词语,应该就指向了诗人对

存在的认知的深刻度方面吧。比方说李白。我今天想到李白,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形象,就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与想象中的李白的合体。

李国文巜飞扬与落寞》

读书记

李国文先生的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愤世嫉俗的书。作者在耐心地借古讽今。梳理古代文人的生存经验,谈古代文人的另类面孔,作者有时候缺乏一份体贴,多了一些冷嘲热讽,让人看的不是很舒服。不过,有一些篇什也是很有意思的,比方写苏东坡戒诗的一篇。苏东坡因诗获罪,他的朋友们都劝他戒诗。你想,苏东坡是能够戒掉诗的人吗?因言获罪的时代我也经历过,用令人产生恐惧的方式统治人,是一切统治者的共同的统治方式。令人产生恐惧的方式,确实使人产生了恐惧,使人的内心失去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生活在恐惧中。我要致力于消除我对这个世界被形成的一切恐惧一一没有来由和有来由的。父辈曾有的恐惧是他们的悪梦,我们不需要继承这些恐惧,我们需要的是内心强大的自由。

中国文人大多对权力有恐惧感。权力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权力本身的一些特性决定的:权力有肆意妄为性。人不一定惧怕理性运作的权力,但却十分惧怕肆意妄为的权力。人往往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一一既得的利益、名声、地位等等,而肆意妄为的权力可以瞬间剥夺你已有的这一切。不过,苏轼没有因此恐惧过。我也不恐惧。

《刘蕙孙论学文集》

读书记

读此书是因为该书中有一篇文章:巜周易、庄子与六神通》。我某一天下午,在山西省委党校宾馆的小书店看书,这个店,好书太多,我流连忘返,其中某本书提到了刘蕙孙数授的这篇文章。此文是一奇文,实践之学而非治学之文。我读之,如遇今生知音。我于周易,习练之二十余年,见实践之学的文章,深有同感,参之可映证我之践学,故亲切无比。虽为隐学,亦有同道,为我之甚慰也!巜周易》怎么读?千年来总有千般读法。我读之,认为非一般学术,实乃是人可遵之而践学之秘籍,二十余年,以其学践之潜修,今日自觉得之甚多,足慰平生。噫!当今之世,能得见修得我境者甚罕矣,唯刘蕙孙教授此文,可表我一二心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