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三十四)覆盖和交换
3.3 覆盖和交换
在上一节中我们提到操作系统在内存管理方面的作用,其中有一个作用是内存空间的扩展,实现这一功能的就是覆盖和交换技术。
3.3.1 覆盖
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很小,经常会出现内存大小不够的情况。后来人们引入了覆盖技术,用来解决“程序大小超过物理内存总和”的问题。
覆盖的思想:将程序分为多个段(多个模块)。常用的段常驻内存,不常用的段在需要时调入内存。内存中分为一个“固定区”和若干个“覆盖区”。需要常驻内存的段放在“固定区”中,调入后就不再调出(除非运行结束)不常用的段放在“覆盖区”,需要用到时调入内存,用不到时调出内存。
在覆盖区的处理上按照自身逻辑结构,让那些不可能同时被访问的程序段共享同一个覆盖区
但是这种覆盖技术对用户是不透明的,所有覆盖操作必须先由程序员进行声明,大大增加了编程难度。
3.3.2 交换
在将中级调度(内存调度)的时候我们提过交换技术,中级调度的目的就是决定哪些挂起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交换(对换)技术的设计思想:内存空间紧张时,系统将内存中某些进程暂时换出外存,把外存中某些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换入内存(进程在内存与磁盘间动态调度)。那些被换出至外存的进程称为挂起状态,再根据换出之前进程所处的状态又可以分为就绪挂起以及阻塞挂起两种状态。
交换的进程保存位置:具有对换功能的操作系统中,通常把磁盘空间分为文件区和对换区两部分。文件区主要用于存放文件,主要追求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对文件区空间的管理采用离散分配方式;对换区空间只占磁盘空间的小部分,被换出的进程数据就存放在对换区。由于对换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速度,因此对换区空间的管理主要追求换入换出速度,因此通常对换区采用连续分配方式。总之,对换区的I/O速度比文件区的更快。
交换进行的时机:交换通常在许多进程运行且内存吃紧时进行,而系统负荷降低就暂停。例如:在发现许多进程运行时经常发生缺页,就说明内存紧张,此时可以换出一些进程;如果缺页率明显下降,就可以暂停换出。
交换进程的选择: 可优先换出阻塞进程;可换出优先级低的进程;为了防止优先级低的进程在被调入内存后很快又被换出,有的系统还会考虑进程在内存的驻留时间这里需要注意:PCB 会常驻内存,不会被换出外存。
虽然覆盖跟交换都是拓展内存空间的一个方法但是而只是有区别的:覆盖是在同一个程序或者进程中进行的,交换是在不同进程之间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