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对象与原型链
原型对象与原型链理解一:
三张图搞懂JavaScript的原型对象与原型链
对于新人来说,JavaScript的原型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一来prototype容易与__proto__混淆,二来它们之间的各种指向实在有些复杂,其实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在尝试说清楚,有一张所谓很经典的图,上面画了各种线条,一会连接这个一会连接那个,说实话我自己看得就非常头晕,更谈不上完全理解了。所以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原型中的重要知识点拆分出来,用最简单的图表形式说清楚。
我们知道原型是一个对象,其他对象可以通过它实现属性继承。但是尼玛除了prototype,又有一个__proto__是用来干嘛的?长那么像,让人怎么区分呢?它们都指向谁,那么混乱怎么记啊?原型链又是什么鬼?相信不少初学者甚至有一定经验的老鸟都不一定能完全说清楚,下面用三张简单的图,配合一些示例代码来理解一下。
一、prototype和__proto__的区别
var a = {}; console.log(a.prototype); //undefined console.log(a.__proto__); //Object {} var b = function(){} console.log(b.prototype); //b {} console.log(b.__proto__); //function() {}
/*1、字面量方式*/ var a = {}; console.log(a.__proto__); //Object {} console.log(a.__proto__ === a.constructor.prototype); //true /*2、构造器方式*/ var A = function(){}; var a = new A(); console.log(a.__proto__); //A {} console.log(a.__proto__ === a.constructor.prototype); //true /*3、Object.create()方式*/ var a1 = {a:1} var a2 = Object.create(a1); console.log(a2.__proto__); //Object {a: 1} console.log(a.__proto__ === a.constructor.prototype); //false(此处即为图1中的例外情况)
var A = function(){}; var a = new A(); console.log(a.__proto__); //A {}(即构造器function A 的原型对象) console.log(a.__proto__.__proto__); //Object {}(即构造器function Object 的原型对象) console.log(a.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 //null
原型对象与原型链理解二:
强大的原型和原型链
前言
JavaScript 不包含传统的类继承模型,而是使用 prototypal 原型模型。
虽然这经常被当作是 JavaScript 的缺点被提及,其实基于原型的继承模型比传统的类继承还要强大。实现传统的类继承模型是很简单,但是实现 JavaScript 中的原型继承则要困难的多。
由于 JavaScript 是唯一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基于原型继承的语言,所以理解两种继承模式的差异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原型和原型链。
原型
10年前,我刚学习JavaScript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如下方式来写代码:
var decimalDigits = 2, tax = 5;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function subtract(x, y) { return x - y; } //alert(add(1, 3));
通过执行各个function来得到结果,学习了原型之后,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方式来美化一下代码。
原型使用方式1:
在使用原型之前,我们需要先将代码做一下小修改:
var Calculator = function (decimalDigits, tax) { this.decimalDigits = decimalDigits; this.tax = tax; };
然后,通过给Calculator对象的prototype属性赋值对象字面量来设定Calculator对象的原型。
Calculator.prototype = { add: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subtract: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 //alert((new Calculator()).add(1, 3));
这样,我们就可以new Calculator对象以后,就可以调用add方法来计算结果了。
原型使用方式2:
第二种方式是,在赋值原型prototype的时候使用function立即执行的表达式来赋值,即如下格式:
Calculator.prototype = function () { } ();
它的好处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知道了,就是可以封装私有的function,通过return的形式暴露出简单的使用名称,以达到public/private的效果,修改后的代码如下:
Calculator.prototype = function () { add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subtract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return { add: add, subtract: subtract } } (); //alert((new Calculator()).add(11, 3));
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new Calculator对象以后调用add方法来计算结果了。
再来一点
分步声明:
上述使用原型的时候,有一个限制就是一次性设置了原型对象,我们再来说一下如何分来设置原型的每个属性吧。
var BaseCalculator = function () { //为每个实例都声明一个小数位数 this.decimalDigits = 2; }; //使用原型给BaseCalculator扩展2个对象方法 BaseCalculator.prototype.add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BaseCalculator.prototype.subtract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首先,声明了一个BaseCalculator对象,构造函数里会初始化一个小数位数的属性decimalDigits,然后通过原型属性设置2个function,分别是add(x,y)和subtract(x,y),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2种方式的任何一种,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看如何将BaseCalculator对象设置到真正的Calculator的原型上。
var BaseCalculator = function() { this.decimalDigits = 2; }; BaseCalculator.prototype = { add: function(x, y) { return x + y; }, subtract: function(x, y) { return x - y; } };
创建完上述代码以后,我们来开始:
var Calculator = function () { //为每个实例都声明一个税收数字 this.tax = 5; }; Calculator.prototype = new BaseCalculator();
我们可以看到Calculator的原型是指向到BaseCalculator的一个实例上,目的是让Calculator集成它的add(x,y)和subtract(x,y)这2个function,还有一点要说的是,由于它的原型是BaseCalculator的一个实例,所以不管你创建多少个Calculator对象实例,他们的原型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实例。
var calc = new Calculator(); alert(calc.add(1, 1)); //BaseCalculator 里声明的decimalDigits属性,在 Calculator里是可以访问到的 alert(calc.decimalDigits);
上面的代码,运行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因为Calculator的原型是指向BaseCalculator的实例上的,所以可以访问他的decimalDigits属性值,那如果我不想让Calculator访问BaseCalculator的构造函数里声明的属性值,那怎么办呢?这么办:
var Calculator = function () { this.tax= 5; }; Calculator.prototype = BaseCalculator.prototype;
通过将BaseCalculator的原型赋给Calculator的原型,这样你在Calculator的实例上就访问不到那个decimalDigits值了,如果你访问如下代码,那将会提升出错。
var calc = new Calculator(); alert(calc.add(1, 1)); alert(calc.decimalDigits);
重写原型:
在使用第三方JS类库的时候,往往有时候他们定义的原型方法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是又离不开这个类库,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重写他们的原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属性或function,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声明的同样的add代码的形式来达到覆盖重写前面的add功能,代码如下:
//覆盖前面Calculator的add() function Calculator.prototype.add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this.tax; }; var calc = new Calculator(); alert(calc.add(1, 1));
这样,我们计算得出的结果就比原来多出了一个tax的值,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重写的代码需要放在最后,这样才能覆盖前面的代码。
原型链
在将原型链之前,我们先上一段代码:
function Foo() { this.value = 42; } Foo.prototype = { method: function() {} }; function Bar() {} // 设置Bar的prototype属性为Foo的实例对象 Bar.prototype = new Foo(); Bar.prototype.foo = 'Hello World'; // 修正Bar.prototype.constructor为Bar本身 Bar.prototype.constructor = Bar; var test = new Bar() // 创建Bar的一个新实例 // 原型链 test [Bar的实例] Bar.prototype [Foo的实例] { foo: 'Hello World' } Foo.prototype {method: ...}; Object.prototype {toString: ... /* etc. */};
上面的例子中,test 对象从 Bar.prototype 和 Foo.prototype 继承下来;因此,它能访问 Foo 的原型方法 method。同时,它也能够访问那个定义在原型上的 Foo 实例属性 value。需要注意的是 new Bar() 不会创造出一个新的 Foo 实例,而是重复使用它原型上的那个实例;因此,所有的 Bar 实例都会共享相同的 value 属性。
属性查找:
当查找一个对象的属性时,JavaScript 会向上遍历原型链,直到找到给定名称的属性为止,到查找到达原型链的顶部 - 也就是 Object.prototype - 但是仍然没有找到指定的属性,就会返回 undefined,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function foo() { this.add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 foo.prototype.add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10; } Object.prototype.subtract = 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var f = new foo(); alert(f.add(1, 2)); //结果是3,而不是13 alert(f.subtract(1, 2)); //结果是-1
通过代码运行,我们发现subtract是安装我们所说的向上查找来得到结果的,但是add方式有点小不同,这也是我想强调的,就是属性在查找的时候是先查找自身的属性,如果没有再查找原型,再没有,再往上走,一直插到Object的原型上,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说,用 for in语句遍历属性的时候,效率也是个问题。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赋值任何类型的对象到原型上,但是不能赋值原子类型的值,比如如下代码是无效的:
function Foo() {} Foo.prototype = 1; // 无效
hasOwnProperty函数:
hasOwnProperty是Object.prototype的一个方法,它可是个好东西,他能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包含自定义属性而不是原型链上的属性,因为hasOwnProperty 是 JavaScript 中唯一一个处理属性但是不查找原型链的函数。
// 修改Object.prototype Object.prototype.bar = 1; var foo = {goo: undefined}; foo.bar; // 1 'bar' in foo; // true foo.hasOwnProperty('bar'); // false foo.hasOwnProperty('goo'); // true
只有 hasOwnProperty 可以给出正确和期望的结果,这在遍历对象的属性时会很有用。 没有其它方法可以用来排除原型链上的属性,而不是定义在对象自身上的属性。
但有个恶心的地方是:JavaScript 不会保护 hasOwnProperty 被非法占用,因此如果一个对象碰巧存在这个属性,就需要使用外部的 hasOwnProperty 函数来获取正确的结果。
var foo = { hasOwnProperty: function() { return false; }, bar: 'Here be dragons' }; foo.hasOwnProperty('bar'); // 总是返回 false // 使用{}对象的 hasOwnProperty,并将其上下为设置为foo {}.hasOwnProperty.call(foo, 'bar'); // true
当检查对象上某个属性是否存在时,hasOwnProperty 是唯一可用的方法。同时在使用 for in loop 遍历对象时,推荐总是使用 hasOwnProperty 方法,这将会避免原型对象扩展带来的干扰,我们来看一下例子:
// 修改 Object.prototype Object.prototype.bar = 1; var foo = {moo: 2}; for(var i in foo) { console.log(i); // 输出两个属性:bar 和 moo }
我们没办法改变for in语句的行为,所以想过滤结果就只能使用hasOwnProperty 方法,代码如下:
// foo 变量是上例中的 for(var i in foo) { if (foo.hasOwnProperty(i)) { console.log(i); } }
这个版本的代码是唯一正确的写法。由于我们使用了 hasOwnProperty,所以这次只输出 moo。如果不使用 hasOwnProperty,则这段代码在原生对象原型(比如 Object.prototype)被扩展时可能会出错。
总结:推荐使用 hasOwnProperty,不要对代码运行的环境做任何假设,不要假设原生对象是否已经被扩展了。
原型对象与原型链理解三:
JavaScript原型及原型链详解
一. 普通对象与函数对象
JavaScript 中,万物皆对象!但对象也是有区别的。分为普通对象和函数对象,Object ,Function 是JS自带的函数对象。下面举例说明
function f1(){};
var f2 = function(){};
var f3 = new Function('str','console.log(str)');
var o3 = new f1();
var o1 = {};
var o2 =new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Object);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o1);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o2);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o3);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1);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f2);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f3); //function
在上面的例子中 o1 o2 o3 为普通对象,f1 f2 f3 为函数对象。怎么区分,其实很简单,凡是通过 new Function() 创建的对象都是函数对象,其他的都是普通对象。f1,f2,归根结底都是通过 new Function()的方式进行创建的。Function Object 也都是通过 New Function()创建的。
二. 原型对象
在 JavaScript 中,每当定义一个对象(函数)时候,对象中都会包含一些预定义的属性。其中函数对象的一个属性就是原型对象 prototype。注:普通对象没有prototype,但有__proto__属性。
原型对象其实就是普通对象(Function.prototype除外,它是函数对象,但它很特殊,他没有prototype属性(前面说道函数对象都有prototype属性))。看下面的例子:
function f1(){};
console.log(f1. prototype) //f1 {}
console.log(typeof f1. prototype)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 prototype) //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Object. prototype) //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 prototype. prototype) //undefined
从这句console.log(f1. prototype) //f1 {} 的输出就结果可以看出,f1. prototype就是 f1的一个实例对象。就是在f1创建的时候,创建了一个它的实例对象并赋值给它的prototype,基本过程如下:
var temp = new f1();
f1. prototype = temp;
所以,Function. prototype为什么是函数对象就迎刃而解了,上文提高凡是new Function ()产生的对象都是函数对象,所以temp是函数对象。
var temp = new Function ();
Function. prototype = temp;
那原型对象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主要作用是用于继承。举了例子:
var person = function(name){
this.name = name
};
person.prototype.getName = function(){
return this.name;
}
var zjh = new person(‘zhangjiahao’);
zjh.getName(); //zhangjiahao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通过给person.prototype设置了一个函数对象的属性,那有person实例(例中:zjh)出来的普通对象就继承了这个属性。具体是怎么实现的继承,就要讲到下面的原型链了。
三.原型链
JS在创建对象(不论是普通对象还是函数对象)的时候,都有一个叫做__proto__的内置属性,用于指向创建它的函数对象的原型对象prototype。以上面的例子为例:
console.log(zjh.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true
同样,person.prototype对象也有__proto__属性,它指向创建它的函数对象(Object)的prototyp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__proto__ === Object.prototype) //true
继续,Object.prototype对象也有__proto__属性,但它比较特殊,为null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null
我们把这个有__proto__串起来的直到Object.prototype.__proto__为null的链叫做原型链。如下图:
四.内存结构图
为了更加深入和直观的进行理解,下面我们画一下上面的内存结构图:
画图约定:
疑点解释:
1.Object.__proto__ === Function.prototype // true
Object是函数对象,是通过new Function()创建,所以Object.__proto__指向Function. prototype。
2.Function.__proto__ === Function.prototype // true
Function 也是对象函数,也是通过new Function()创建,所以Function.__proto__指向Function. prototype。
自己是由自己创建的,好像不符合逻辑,但仔细想想,现实世界也有些类似,你是怎么来的,你妈生的,你妈怎么来的,你姥姥生的,……类人猿进化来的,那类人猿从哪来,一直追溯下去……,就是无,(NULL生万物)
正如《道德经》里所说“无,名天地之始”。
3.Function.prototype.__proto__ === Object.prototype //true
其实这一点我也有点困惑,不过也可以试着解释一下。
Function.prototype是个函数对象,理论上他的__proto__应该指向 Function.prototype,就是他自己,自己指向自己,没有意义。
JS一直强调万物皆对象,函数对象也是对象,给他认个祖宗,指向Object. prototype。Object. prototype.__proto__ === null,保证原型链能够正常结束。
五.constructor
原型对象prototype中都有个预定义的constructor属性,用来引用它的函数对象。这是一种循环引用
person.prototype. constructor === person //true
Function.prototype.constructor === Function //true
Object.prototype.constructor === Object //true
完善下上面的内存结构图:
有两点需要注意:
- 注意Object.constructor===Function;//true 本身Object就是Function函数构造出来的
- 如何查找一个对象的constructor,就是在该对象的原型链上寻找碰到的第一个constructor属性所指向的对象
六.总结
1.原型和原型链是JS实现继承的一种模型。
2.原型链的形成是真正是靠__proto__ 而非prototype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再举个例子,看看前面你真的理解了吗?
var animal = function(){};
var dog = function(){};
animal.price = 2000;//
dog.prototype = animal;
var tidy = new dog();
console.log(dog. price) //undefined
console.log(tidy.price) // 2000
为什么呢?画一下内存图: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执行dog.price的时候,发现没有price这个属性,虽然prototype指向的animal有这个属性,但它并没有去沿着这个“链”去寻找。同样,执行tidy.price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属性,但是__proto__指向了animal,它会沿着这个链去寻找,animal中有price属性,所以tidy.price输出2000。由此得出,原型链的真正形成是靠的__proro__,而不是prototype。
因此,如果在这样指定dog.__proto__ = animal。那dog.price = 2000。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最后打个比喻,虽然不是很确切,但可能对原型的理解有些帮助。
父亲(函数对象),先生了一个大儿子(prototype),也就是你大哥,父亲给你大哥买了好多的玩具,当你出生的时候,你们之间的亲情纽带(__proto__)会让你自然而然的拥有了你大哥的玩具。同样,你也先生个大儿子,又给他买了好多的玩具,当你再生儿子的时候,你的小儿子会自然拥有你大儿子的所有玩具。至于他们会不会打架,这不是我们的事了。
所以说,你是从你大哥那继承的,印证了那句“长兄如父”啊!
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shuiyi/p/5305435.html
http://www.cnblogs.com/TomXu/archive/2012/01/05/2305453.html
http://zhangjiahao8961.iteye.com/blog/2070650